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制定人:郝希阳合作人:制定时间:2018.09.14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我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机电、会统、化生、经管、语言、信息、建筑、汽车、花卉等10个高职教育院系群,其中有8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10个市级品牌特色及重点专业、2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先于企业、高于企业、严于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提高办学水平“一条主线” ,积极探索创新“ 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着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模块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

学生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完成Windows 操作系统及应用知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Windows发展简史。

根据操作系统的各项操作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的安装、使用,灵活运用Windows 7,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设置和管理;实现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通过完成文字处理软件软件Office 2010 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各种文档编排的基本步骤。

根据各种Office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编辑要求,熟练掌握文档、表格和演示文档的排版操作制作,能正确设置各种文档的版面。

通过完成局域网与Internet 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及基于Internet 的应用,掌握基本计算机安全知识。

(三)知识目标: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流程的编制为载体,以项目带动内容,使学生针对具体工作流程任务全面掌握:(1)知道个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4)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5)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了解汉字输人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 键盘) 输人方法;(7)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8)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Excel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9)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0)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 的初步知识,掌握Internet 的基本应用;(11)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常识,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四)素质目标:(1) 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网络资源应用的能力及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6)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

(8)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第一节课梗概(一)常用道到的例子学生会因为熟悉有印象而感到有兴趣就有信心做好。

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安排及重要性,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处理,上课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作品中的效果。

展示前几届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只要用心,完全可以达到目标。

介绍几个优秀的网站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和以后的就业方向。

(二)考核方式第一次上课时主要告知学生每次课都很重要,期末课程设计时要用到的就是每节课的作品,按时按量完成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大作品。

每次课都是若干小作品,一次完成时及格,全部完成时良好。

想要优秀的同学,除了数量上的要求之外,还要求质量(演示作品的一个延伸)(三)进入主题本次课程的项目是进行键盘和指法的练习,主要是练习一篇文章的快速输入,并且高质量完成,其中包括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

七、考核方案(一)教学过程评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从第一堂课就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指出的是“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模块,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考核;提供设计精美的电子教案,详细的课程设计资料,丰富全面的课程实践指导;为个性化的教与学提供了条件。

二)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三)期末考核评价期末学生统一上机考试,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考试系统》直接电脑阅卷并评分。

(四)课程成绩形成方式课程注重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突出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

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与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的期末成绩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40%)、期末机考成绩(50%)。

平时成绩是结合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出勤表现及上课表现来进行评定;期中成绩由模拟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定;机考在期末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体现知识掌握的综合性、设计性。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八、教学材料(一)推荐教材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版第十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宋清龙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枚林志英赵重敏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课程网站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原潍坊教育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网站/3、其他网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网站ttp:///dept/yzk/whjc/(三)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并通过局域网与教师机相联。

先进的设备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配备全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个机房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师生交互活动。

连接互联网:为学生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各个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分别安装有Windows 7 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系统和相关实验素材。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和演示操作来教学,学生只是去记忆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的方法步骤,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这门课内容丰富广泛而授课学时一般都少之又少,想依靠课堂掌握所有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老师指导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基于此,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把老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在符合学校规范的条条框框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尽可能的跳出课本上繁多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案例”,这些案例就是旨在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并培养其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在课堂上完全不需要面面俱到,事实上即便老师能把Word中的所有操作一一展示,学生也不可能做到一一记忆。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该软件制作一篇精美的文档或格式比较完善的论文等,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Word中的基本功能和一般操作方法,也就是首先了解了这个软件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随后可以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这个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Word并运用它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真正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

这样整个环节下来,学生已经能对Word这个软件的应用掌握的比较熟练。

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巩固知识实验课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所以,要充分重视实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有效的实验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去完成,比如在word 上机实验课上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篇以“自我介绍”为内容的文档并给以明确的要求(如插人照片,水印效果,把自己的简历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等),内容越丰富、界面越美观越好,这样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已经差不多把word 中的基本功能熟悉了一遍。

由于实验课时非常有限,也就弥足珍贵,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就实验内容进行很好的沟通,让学生事先明白每一次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在课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准备工作,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实验内容,这样能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在大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基本上是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一般也是由一个教师队伍共同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如何让这门课程上的更好,在授课内容、课件的设计以及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都可以融合大家的意见,每学期都共同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课件和实验计划供所有教师参考。

其次,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淘汰率高,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对教学师资的培训,不断地吸取现代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创新性的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教师为本不仅是尊师重教,依靠教师搞好教学,而且要培养教师,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另外,还可以考虑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并探索尝试好的教育手段和模式。

欢迎下载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