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第五章共同犯罪

《刑法》第五章共同犯罪

第五章共同犯罪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简答题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注意人的概念自然人法人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1.有二个以上的犯罪主体。

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也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一般主体资格。

未达到责任年龄人参与共同犯罪的,不认为是共同犯罪人。

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其中一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实际只有一人具有犯罪主体资格,不认为是共同犯罪。

注意选择题2.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犯罪行为整体。

共同犯罪行为包括:(1)实行行为;(2)帮助行为;(3)组织行为;(4)教唆行为;(5)共谋行为。

(1)从行为形式讲,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应当注意,有共谋行为而未参与犯罪实行的,也可以构成共犯。

选择题例如,甲乙丙三人共谋走私毒品,共同集资100万元,由丙购买毒品走私。

甲乙虽然没有亲自实行走私行为,也成立共犯。

(2)另外,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站脚助威的,也认为是共犯。

例如,甲乙二人见三名学生在用扑克牌赌博,赌资放在地上,遂生抢劫之心。

两被告人约定以吹口哨、打手势为暗号一起动手实施抢劫,并佯装看赌牌靠近学生。

期间,甲多次暗示,但乙迟迟不敢动手。

甲找机会抢了放在地上的赌资320元,并对一名反抗的学生拳打脚踢。

甲抢得钱后与乙扬长而去。

事后,甲乙分别分得赃款180元和140元。

法院认为,甲乙二人均构成抢劫罪,且系共同犯罪。

在共同犯罪中,甲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乙起次要作用,系从犯。

3.在主观方面,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包含两层意思:(1)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持犯罪性质相同的故意心态;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性质相同的故意;(2)各共同犯罪人相互之间有意思联络,对互相协作犯罪亦持故意心态。

如果缺乏“性质相同的犯罪故意”,即使共同作案也不成立共犯。

例如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加害丙,甲乙二人在故意杀人罪上不成立共同犯罪。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上具有共同的部分,二人在犯罪性质重合的限度(故意伤害罪)内可成立共犯。

但是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选择题我国学说通常以主观上有无共同犯罪故意作为标准认定共犯。

下列情形貌似共同犯罪,但因缺乏共同故意或故意内容不一致,不认为是共犯。

1.过失不构成共犯。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分别追究刑事责任。

但有一个例外,根据司法解释,交通肇事后,乘客等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人死亡的,以共犯论处。

注意此罪在于逃逸共同的2.间接正犯不认为是共犯。

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的行为当工具利用的情况,分两种情况:(1)利用没有责任能力或没有达到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

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之间不是共犯,这时把利用者视为间接实行犯。

(2)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

例如甲托乙将一个手提箱带到广州,到广州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

如果乙确实不知情,乙不是甲运输毒品的共犯,因为乙是无辜的被利用者。

这类情况常见的如邮寄炸弹、邮寄毒品、邮寄珍稀野生动物制品,利用邮递员运送这些东西,但是邮递员并不知情,因此他们之间并不构成共犯,对利用者认为是间接实行犯罪。

注意毒快递事件3.事前无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不构成共犯。

如事后的窝藏、包庇行为,窝赃、销赃行为以及事后帮助他人毁灭证据的行为等,不是共犯。

不过,如果事先通谋的,以共犯论。

例如甲对乙说他要到一家工厂去骗一批衬衫,乙说他不去,甲要求乙为其联系销路,乙就为甲联系好了销路,甲骗到手后乙就帮助其把一部分货物销了出去,但还有一些没销完,甲就找到丙说把衬衫卖给他,丙看其价格确实很低,就买了下来,这种情况下,甲构成合同诈骗罪,乙是甲的共犯,也构成合同诈骗罪,丙构成收购赃物罪。

本案中,丙与甲无事前通谋,所以不构成共犯。

4.过限行为不构成共犯,过限行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有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行为。

这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为即是过限行为或过剩行为。

过限行为由实施者个人承担责任,其他人不承担共犯责任。

如甲乙二人共同盗窃,盗窃结束后甲先走,乙断后,乙又点火把库房烧了,这种情况下应由乙对其放火行为单独负责,甲不成立放火罪的共犯。

5.“同时犯”不构成共犯。

二人以上同时同地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的,不是共犯。

例如,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仓库盗窃,各偷各的,不属于共犯,因为缺乏犯意联络。

6.“片面共犯”的问题,所谓片面共犯,指对他人犯罪暗中相助的情况。

因为受到暗中相助的实行犯不知情,所以不能与暗中相助者构成共犯。

但是,对于暗中相助者可按照从犯处理。

在共同实行的场合,不存在片面共犯。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选择题共同犯罪的形式,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结构或者共同犯罪人之间的结合或联系形式。

一、必要共同犯罪和任意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以任意形成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

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新版分析新增1.任意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

这是与必要共同犯罪相对应的一种划分。

所谓“任意”,是指法律对该种犯罪主体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其犯罪主体是单个还是二人以上,或者说是否采取共同犯罪的形式,是“任意”的。

如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绑架、诈骗、盗窃、抢夺等犯罪,在主体数量上没有特别限制,当数人共同犯该种罪行时就是任意共同犯罪。

因为刑法分则各本条一般是以单人为基准设置犯罪构成的,所以刑法中大多是任意共同犯罪。

2.必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是二人以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

(1)聚众性犯罪是常见的必要的共犯,如聚众哄抢、聚众劫狱,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暴乱罪、叛乱罪。

(2)还有一些集团性的犯罪属于必要的共犯,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犯罪。

(3)换言之,法律规定以采取数人共同犯罪为必要形式的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而这种规定在分则,所以必要共同犯罪主要是分则问题。

一般而言,单独犯罪是法律设定犯罪主体数量的标准情况。

相对于这种标准情况而言,数人共犯一罪属于犯罪主体方面的特殊形态。

总则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主要是解决任意共犯问题。

必要的共犯则属于分则特别规定的共犯形式,属于分则问题。

其处罚主要根据分则条文,如果分则条文对该必要共犯规定了区别对待的特别规定的,排斥总则有关共犯规定的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任意共同犯罪中的不同主体,少数刑法分则条文也做了明确规定,如《刑法》第358条分别规定组织卖淫犯罪和协助组织卖淫犯罪的刑罚。

帮助犯实行化新增特殊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以共同故意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可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1.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就已经形成共同故意的共同犯罪。

其特征是共同犯罪的故意形成于着手实行之前,是一种有预谋的共同犯罪。

2.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的共同故意在着手实行过程中才形成的共同犯罪。

其特征是共同犯罪的故意形成于着手实行犯罪的过程中,是一种临时起意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1.简单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均参与实行某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即每一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的共犯形态。

故又称为共同实行犯,在外国刑法学中称为“共同正犯”。

在简单共同犯罪中,行为人都实行了犯罪,所以在处理时,要立足“部分实行,全部负责”这一原则,即在行为人都实施了实行行为的情形中,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都属于实行行为的一部分,在实行犯罪这一点上,表现出完整的犯罪意思和主观恶性,并且由于各个行为彼此协力共同形成完整的实行行为,所以,行为人都应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

例如甲、乙共同伤害丙,其中因为甲的行为偏离导致丙死亡,对该结果,乙也应当承担责任。

但是,该原则并不表明行为人在对结果承担责任时没有区别、绝对一致,所以还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即还必须考虑到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进行处罚。

另外,对于部分行为人对其他人超出共同故意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不承担责任。

注意辨析题2.复杂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有所分工,存在着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区别的共犯形态。

在复杂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人的分工不同,表明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大小的差别,所以对各个犯罪人要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社会危害性程度,解决其刑事责任。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1.一般共同犯罪,指共同犯罪人之间无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

这种共同犯罪的犯罪人之间只是为了实施某一具体犯罪而临时纠合在一起,当该种犯罪完成以后,这种共同犯罪形式就不复存在。

2.特殊共同犯罪,亦称有组织犯罪、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多次实行某种或几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

犯罪集团具有以下特征:简答题(1)人数较多(3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2)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重的犯罪活动;(3)有明显的首要分子;(4)有预谋地实行犯罪活动。

(5)不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其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标准,同时兼顾其分工,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四种。

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共同犯罪人协同犯罪,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每一个共同犯罪人都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具体地说,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对整个犯罪集团所策划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的成员应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2.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故意内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负刑事责任。

3.在经济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对主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的总金额处罚;对从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的总金额适用刑罚。

4.注意但是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其他犯罪的,只能由实施者单独负责,其他共犯对此“过限”的犯罪不承担责任。

此外,在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再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区分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分别按照刑法规定的相应处罚原则,予以处罚。

例如,某贩毒集团共贩卖10万克海洛因,对该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贩卖10万克海洛因处罚;其他成员按照参与的数量处罚。

再例如,甲乙共同盗窃一辆汽车价值10万元,销赃得款4万元,各分得2万元。

甲、乙均按盗窃数额20万适用刑罚。

假如乙在犯罪中作用明显较小,只分得2000元,对乙还是按照犯罪金额20万元适用刑罚,但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