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原理》习题三答案《继电保护原理》习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继电器按其结构形式分类,目前主要有( C )。
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D、启动继电器和出口继电器。
2、( )是指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 )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 B )A、主保护、最慢速度;B、主保护、最快速度;C、后备保护、最慢速度;D、后备保护、最快速度。
3、后备保护是指( C )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A、电流保护或距离保护;B、电流保护或电压保护;C、主保护或断路器;D、距离保护或差动保护。
4、过电流保护的两相不完全星形连接,一般保护继电器都装在( D )。
A、A,B两相上;B、C,B两相上;C、A,N上;D、A,C两相上。
5、所谓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潜动,是指( B )的现象。
A、只给继电器加入电流或电压时,继电器不动作;B、只给继电器加入电流或电压时,继电器动作;C、加入继电器的电流与电压反相时,继电器动作;D、与电流、电压无关。
6、功率方向继电器常用的接线方式一般采用( A )。
A、90度接线方式;B、60度接线方式;C、30度接线方式;D、20度接线方式。
7、功率方向元件的接线方式是指功率方向元件与( A )之间的连接方式,多采用90°接线方式。
A、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B、电流互感器和阻抗元件;C、电压互感器和阻抗元件;D、电压和相角。
8、过电流保护按照保护动作电流与动作时限的关系可分为( B )。
A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顺时限过电流保护;B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C 、顺时限过电流保护和反时限过电流保护;D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和顺时限过电流保护。
9、参考电压(极化电压)一般可选取( A )或记忆电压。
A 、正序电压B 、负序电压C 、零序电压D 、A 相电压10、三段式距离保护中各段的动作阻抗的大小关系为( C )。
A 、set set set Z Z Z II III I <<B 、set set set Z Z Z III I II <<C 、III II I <<set set set Z Z ZD 、set set set Z Z Z II I III <<11、三段式距离保护中,灵敏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D )A 、II 段、I 段;B 、II 段、III 段;C 、III 段、II 段;D 、III 段、I 段。
12、单侧电源供电系统短路点的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是( B )。
A 、使保护范围伸长;B 、使保护范围缩短;C 、保护范围不变;D 、保护范围不定。
13、距离保护的振荡闭锁装置中的故障判断元件不包括( D )。
A 、对称故障开放元件;B 、不对称故障开放元件;C 、非全相故障开放元件;D 、过流元件。
14、双侧电源线路上受过渡电阻的影响,对于受电端,k g k I R I ''',表现为( )阻抗,总是使测量阻抗( )。
( B )A 、感性,减少;B 、感性,增大;C 、容性,减少;D 、容性,增大。
15、对于两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而言,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两非故障相电流差的变化量总是为零;B 、三个两相电流差的变化量的幅值都很大;C 、非故障相电流的变化量不为零,但较小;D 、三个两相电流差的变化量都很大,其值相等。
16、工作电压突变量选相元件中,下列是工作电压突变量的是( B )。
17、对于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非全相运行时,采用( D )作为方向判别元件,保护不会误动。
A、负序方向判别元件;B、零序方向判别元件;C、工频故障分量方向判别元件;D、正序方向判别元件。
18、对于单侧电源的三绕组变压器,其相间后备保护一般装在( A )。
A、在低压侧和电源侧;B、在中压侧和电源侧;C、只装在电源侧;D、变压器三侧。
19、下列不属于基于数据通道的同步方法的是( D )。
A、采样时刻调整法;B、采样数据修正法;C、时钟校正法;D、基于全球定位系统同步时钟20、纵联保护是指综合反应( A )变化的保护。
A、两端电气量;B、电压和电流;C、电压和阻抗;D、电流和阻抗。
21、利用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误动时,三相二次谐波制动元件采用( C )制动。
A、三相与门;B、三相与非门;C、三相或门;D、三相或非门。
22、一般来说,变压器( A )时,励磁涌流最大。
时空载合闸;A、u=0时空载合闸;B、u=umC、变压器并网时;D、变压器负荷变化时。
23、变压器差动保护差动继电器内的平衡线圈消除哪一种不平衡电流( C )。
A、励磁涌流产生的不平衡电流;B、两侧相位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C、TA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产生的不平衡电流;D、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24、下列不属于三相变压器的励磁涌流的特点的是( B )。
A、任何情况下空载投入变压器,至少在两相中要出现不同程度的励磁涌流;B、三相均为偏离时间轴一侧的非对称性涌流;C、三相励磁涌流中有一相或两相二次谐波含量比较小,但至少有一相比较大;D、励磁涌流的正向最大值与反向最大值之间的相位相差120°。
25、下列不属于微机型母线差动保护中常采用的抗TA饱和措施是( D )。
A、TA线性区母线差动保护识别;B、TA饱和的同步识别法;C、波形对称原理;D、TA饱和的电压识别。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正确填“T”,错误填“F”)1、在振荡时不允许继电保护装置误动。
( T )2、对于微机保护零序功率方向元件采用按零序功率的幅值比较是利用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瞬时采样值实现的。
( T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出口动作时间与过电流的倍数相关,电流越大,出口动作越快。
( F )4、不完全配合是指需要配合的两保护在动作时间上能配合,但保护范围的部分区域灵敏系数无法配合。
( T )5、以输电线路本身作为传输通道的高频闭锁方向保护,其通道传送的信号为跳闸信号。
( F )6、发电机转子两点接地时,其气隙磁场将发生畸变,定子绕组中将产生2次谐波负序分量。
( T )7、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选择性依靠其动作时限来保证。
( F )8、当在Y/ △变压器的Y侧发生两相短路时,△侧滞后相电流是其它两相电流的两倍,并与它们相位相反。
( F )9、在正方向短路下,保护安装处母线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相位关系,取决于被保护线路的零序阻抗和故障点的位置,而与母线背后元件的零序阻抗无关。
( F )10、零序功率方向原理的小电流接地装置就是利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反相,由零序功率继电器判别故障与非故障电流。
( T )11、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特性表现为继电保护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成正比关系。
( F )12、工频变化量方向元件判别电压工频变化量和电流工频变化量的相角,当测量相角同相时动作。
( F )13、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指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与测量电流之比。
( T )14、距离保护的动作阻抗表示当保护刚好动作时,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比值。
( T )15、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就是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功率方向,以确定故障点位置的保护。
( T )16、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在外部故障时,被保护线路近故障点侧判定为正方向故障,远故障点侧判定为反方向故障,以此来区分内外部故障。
( F )17、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在非故障元件中流过的零序电流,其数值等于本身的对地电容电流;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方向为由母线流向线路,零序电流超前于零序电压近90°。
( T )18、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在故障元件中流过的零序电流,其数值为全系统非故障元件对地电容电流之总和;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方向为由线路流向母线,零序电流超前于零序电压近90°。
( F )19、故障分量方向元件受负荷状态的影响,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 F )20、故障分量的电压电流的相角由线路背后的系统阻抗决定,方向性明确。
( T )21、系统发生振荡时,电压的幅值由一个最大值到下一个最大值之间的时间称为振荡周期。
( T )22、引起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大致有两种,包括由于TV二次回路的快速小开关跳开或熔断器熔断和在装置后端子上或屏上端子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的断线。
( T )23、电力变压器广泛采用油浸式结构,其故障可分为油箱内故障和油箱外故障。
( T )24、差动速断保护,作为辅助保护以加快保护在内部严重故障时的动作速度。
( T )25、母线完全电流差动保护中,母线所有引出线上的电流互感器不应选用同型号同变比。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