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也有人认为,在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目前为止只有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目前美国还在发挥这种全球影响力,其他几个国家只是对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

应该说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大国,如中国的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英国殖民前的印度若干封建王朝,古希腊国家,古埃及国家,两河流域至帕米尔高原上出现过的若干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甚至蒙古帝国,乃至近代史以来至今的意大利、奥匈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和现在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只能被看作地区大国或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能动作用的地区大国。

中国目前处在从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能动作用的地区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迈进,并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但这个过程至少还要半个世纪至一个半世纪,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大国的崛起不同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在二十至五十年就差不多了,但大国的崛起大概需要一至二个世纪。

(九)美国崛起成功条件、崛起动机与历史背景:十九世纪后期至今的世界第一强国;新兴国家与创业求富者的发展动机;孤立于海外的美洲大陆使之在地缘政治上的进退自如地位,二百年没有战火,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社会)都发韧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使之成为债权国并使GDP总值占世界的50%,这在全球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进而成为超级大国。

崛起成功之点、关键人物或方法:《五月花号权利公约》、《独立宣言》与独立战争、《美国宪法》、《宅地法》与西部开发、南北战争、进步运动、反托拉斯法、罗斯福新政;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爱迪生、两位罗斯福、洛克菲勒、比尔·盖茨;移民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人才引进数量的变化及新技术的应用、观念的变化,跨越式经济发展与技术引进模式,健全的法制与分权制衡模式,开拓、勇气、冒险、自我奋斗的美国精神,强大的自我创新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产业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安排符合美国要求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金融制度,对外扩张控制资源和市场。

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后可能出现衰亡的原因:穷兵黩武,过分地扩张,制造文化或文明冲突,树敌过多而影响国家实力;成为巨额债务人的金融帝国和货币制度;长期成为超级大国后的傲慢与偏见;在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驱使下,不愿承担应尽的大国国际义务与责任,或过度承担与其实力不一致的国际作用。

反观中国,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秦汉、唐宋这样的强大国家,但这些王朝都没有建立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国,汉代甘英曾出使过大食(古罗马),也虽然带来了丝绸之路,但本质上只是一次外交行动,而中唐时期唐军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作战的战败,使唐王朝失去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的开疆裂土、在欧亚大陆建立四个管辖土地广袤及臣民众多的汗国,但究其实质,只是蒙古部落的扩大版,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的意义不大。

从工商业发达的宋代(十二世纪)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高度发达、高度保守、高度精致、高度内敛的时代,元忽必烈与马可波罗的对话、明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和清康熙皇帝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技术的兴趣,与十五世纪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走向海洋、崇尚科技、发展工商业相比较,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一百余年,中国从衰落、被欺侮走向被侵略、战乱、内乱,谓之半殖民地半封建,GDP 总值占世界的20—25%(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或日本)下降到不足1%。

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但从大国崛起的角度,只解决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方向性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则直接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建立,而从大国崛起的角度,也只解决了中国民族与国家的生存问题,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则使中国走到崩溃的边缘;而十年内乱的结束,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民族振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新阶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前瞻性的开始。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GDP总值已占世界的3--4%,如果计算购买力平价(即人民币升值)的话,还可以再乘上50%以上。

应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二十多年来艰苦努力的结果,但在这里,我们仍没有任何理由让自己沾沾自喜,例如GDP总值的提高并不等于国家实力的全面增强,出口1亿件衬衣的国家与出口100架喷气客机的国家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巨大外汇存底已经使得我们在今天可以从容地讨论中国的崛起问题了,讨论中国崛起的成功条件、崛起动机、历史背景、成功之点、关键方法、并应当防止和避免崛起后可能导致重新衰落的因素。

对于崛起后可能导致重新衰落,我们应当这样看,因为没有一个大国是永远不落的太阳,如同太阳的日出与日落,民族和国家同样也有发展高潮和低潮,只是我们要避免再走到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间的谷底,这不单单是历史的教训,更是因为这种后果对民族和国家的损害太重、代价太大。

崛起后时间长了,有可能逐步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衰落不应走向谷底,仍要尽量保持大国地位或成为大国之一,对此,可以从今天的英国中得到一些启发。

中国崛起面临的成功条件、历史背景:(1)面临难得的全球和平发展的长历史机遇期;(2)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环境的调整;(3)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依存度的提高;(4)面临思想文化的高度融合。

中国崛起可能的成功之点或关键方法:(1)中国的崛起必先以和平、民主、文明与伟大的历史传统作为旗帜;(2)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度,看待走向崛起的中国的一切问题,确立一切体制或制度都可以改变、一切观念可以更新的思想,也应当确立一切先进的东西都应当学习、一切新事物都可以尝试与冒险的精神;(3)克服后发国家崛起的劣势,尽可能利用现行世界体系为我所用并逐步改造,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避免先发国家出现的发达化弊端,这一点应当学习历史上的美国、德国和日本(4)依托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及国家力量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保障;(5)遵守宪法与法律,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在全社会树立并强化法律解决问题、法院是一切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的依宪法与法律解决的最终裁判者的观念;(6)建立有序而廉洁、依法行政的政府,有效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7)赋予各阶层、行业、地域以自治权和广泛利益,尽多可能地使社会大众在各个层面上参与国家管理;(8)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条件的变化,积极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9)不应当放弃市场竞争带来的经济发展,也不应当放弃计划性带来加速发展、集中发展,走中间道路;(10)经济实力是大国崛起的条件,不但要关注GDP总值的提高,更应关注国家实力中的内在质量,如科技水平,创新能力;(11)提升综合国力是大国崛起的标志,占领市场与科技创新则是重要的抓手;(12)商业、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提高后,也应使之转化为政治、军事、文化等国家实力;(13)发展外贸经济的同时,应巩固内需经济,在本质上内需是根本;(14)结合硬实力,最大限度保持、提升并集聚软实力(人才、创新、管理、营销等);(15)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制度;(16)建立开放的混合经济体制,国营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都应当根据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有偏重地加以适当扶植。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

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

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煤矿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时加班现象严重,政府职能部门腐败贪污,自然环境为工业污染所破坏,食品搀假影响人民健康,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这可以说是美国全部的历史。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人类建国史的奇迹,在短短230年的时间从一个被英帝国奴役的殖民地到成为驾驭全世界的“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美国的探索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

我觉得美国的崛起存在两个转折点:一个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另一个是危局新政。

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捍卫理想”的杰作。

只有将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

美国人的反抗成功了,他们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同时,他们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命脉,不在依靠英国的扶持。

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济飞速发展。

南北战争,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

美国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所谓人间的“极乐世界”。

伴随着其高速发展的,是对黑奴惨无人道的剥削、对于印第安人几近疯狂的种族灭绝。

农夫之子林肯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自强不息,解放黑奴,统一国家,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

危局新政,那是指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其后的罗斯福新政。

当年美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悲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