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讨论
作者:杨锡姣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第07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认可,现如今已被广泛采用,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或书本试卷上的某个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小组讨论。
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仅增进了情感上的交流,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合作的默契,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模式的转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的优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小组讨论学习的多种策略与措施。
小组讨论的优势分析
数学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改善,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可以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百利而无一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有相当多的优点。
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进行小组间合作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到共同进步的乐趣;另一方面,这也能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小组讨论合作教学模式,是一个创举,它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理解并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加以灵活运用,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得到改进和提高,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提升,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
小组讨论的相关策略
科学优化分组想要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划
分。
因为当前的小学生个性不一,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诸多问题,充分考虑小组个数、成员个数、能力互补、男女比例、性格差异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例如,根据班级人数制订出合理的组数,组内成员的数量也要合理;在能力分配上,要让数学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和带动学习吃力的同学;注意小组内的男女比例和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比例,让个性活泼开朗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小组组长任命时,也要充分考虑组内学生的意见。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逐步体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