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
选题范围、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报告具体要求
一、选题范围
本次案例分析大赛基于问题导向,各参赛团队要求围绕联合国发布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的落实方案进行选题,所选案例要与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一定联系或者能够反映其中一个问题。
(一)消除贫困
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二)消除饥饿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三)良好健康与福祉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四)优质教育
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五)性别平等
实现性别平等,为所有妇女、女童赋权。
(六)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
人人享有清洁饮水及用水是我们所希望生活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廉价和清洁能源
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八)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促进持久、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确保人人有体面工作。
(九)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建设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的可持续工业,并推动创新。
(十)缩小差距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十一)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十二)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
(十三)气候行动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十四)水下生物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五)陆地生物
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管理、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现象、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十六)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平和包容社会、为所有人提供诉诸司法的机会,在各层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十七)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选题示例(请勿选择示例做参赛题目):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政策执行问题研究、农民工讨薪问题研究——以浙江省玉环县“清薪办”为例、豫中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前景以太康县城关镇为例、云南省南涧县“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研究。
选题报告应限制在字以内,应包括阐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案例摘要、调研计划等
内容。
二、实地调研
各个参赛团队可以利用暑假期间或平时节假日对所选主题进行调研,同时鼓励各参赛团队主动联系相关领域的校内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相关选题的确定、调研方法的选择、实地调研的过程及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
各个参赛团队应做出周密计划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地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详细了解案例相关事件的背景与发生经过,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剖析事件背后发生作
用的各种因素,为案例分析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由案例正文与分析报告两部分组成,全文应在字以内:
、案例正文,要求反映真实事件,突出研究问题,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真实性,即选取案例当中的事件、人物、时间等是真实发生和存在的。
()典型性,即选取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冲突性,即选取案例当中的主人公、各方利益群体存在决策困境和利益冲突。
、分析报告,要求研究问题明确,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或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有明确的分析框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能够提出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各个参赛团队应保证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符合学术规范,没有抄袭或一稿多投
等现象,如果出现版权问题,则应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