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研究

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研究

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的研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上一些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也不容乐观;大国调整对外战略,国际战略格局加快重组;有些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积极展开全方位外交,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民主、公正、进步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多边外交的形式更加灵活,层次更加丰富,风格更加成熟务实,作用更加突出,特别是通过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政策主张的全面阐发,消弭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为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态势不会改变。

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且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美双方,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

中美双方的合作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都负有重要责任。

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它不得不更多地借助联合国的影响来处理一系列的国际及地区问题。

如果没有中国的适度合作,美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

中国正致力于加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更注重同美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美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对推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起重大作用。

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补充美国的大众市场,也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俄的关系
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关系都比较友好,虽然领土争端也已经解决,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视对方为假想敌,我国部署的精锐部队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也时时刻刻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出归还以前侵占领土的要求,在远东地区部署精锐部队。

当然,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交往的增多,两国经济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但就两国整体的关系来说,并不会影响中俄两国传统的友谊。

中英关系
当前中英两国都在实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英关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加强中英关系,李长春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二是继续推动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三是以伦敦国际书展、奥运会、“艺述英国”等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拓展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双边关系的健康长远发展固本培元;四是在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国际治理机制,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英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交流,欢迎更多中国领导人访英。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尤为重要,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兴业,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全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卡梅伦赞赏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支持欧盟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关系。

需要两国政治家登高望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面向未来,两国具有很多利益契合点,希望双方把握重要机遇,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进一步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英关系再上新台阶当前是英中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交往,深化两国战略对话机制,促进英中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日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
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

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
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关系应该有新思维、新发展。

特别是大国,不能再像历史上那样追求利益最大化,争夺势力范围,开展军备竞赛,相互恶性竞争导致你死我活的零和结局。

今天的大国如果还走这条路的话,就是历史的倒退,就是对人类不负责任。

我认为在这个国际形势下,那就是合作共赢,可以将其称为“新型的大国相处之道”。

这个“相处之道”的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管控好分歧和矛盾,避免战略误判,避免刺激对方,避免恶性竞争。

新兴大国不挑战守成大国,守成大国也要容得下新兴大国。

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
是包容、合作、共赢。

我相信,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智慧走出一条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为新型大国关系乃至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典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