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庆云寺讲解线索:【花园区】—【牌坊、蹬道】—【弥勒殿】—【寺门】—【护法殿】—【大雄宝殿】—【东偏殿】—【斋堂】—【中金诸殿堂】—【后进诸殿堂】不知大家发觉没有,每当岭南人提起山,总会说广东有“四大名山”;提起寺,总会说广东有“四大名寺”。
能将名山与名寺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现在前去游览的鼎湖山与庆云寺了。
鼎湖山位于肇庆城东北18公里处,离广州约86公里,321国道就从山脚下经过。
交通方便,是它的地理条件优势。
鼎湖山在北回归线附近,居北纬23°08′,东经112°35′,属南亚热带过渡区,所以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气候宜人,使它具有自然条件的优势。
山岩、水体、植被形成和谐幽静的空间组合。
有这样幽深旷远的自然环境,早在唐朝仪凤年间,六祖惠能的高足弟子智常禅师就在老鼎(今云溪景区)创建白云寺。
在智常的感召下,附近先后建起白云寺属下的寺院三十六座,号称“卅(sà)六招提”,呈现一派佛国风光。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从涅槃台、圣僧桥、罗汉市等遗迹,想像出当年的盛况。
到明朝末年,当地乡绅梁少川、居士陈清波以及新会人朱子仁等,在鼎湖山莲花峰选址,结社礼佛,草创了莲花庵。
后来,朱子仁到广州蒲涧寺拜名僧栖壑为师,剃度受戒,法号在犙。
在犙回鼎湖后改莲花庵作庆云庵,并邀请栖壑来当主持。
栖壑也预料到明朝天下将乱,为了深藏避害,终于答应了。
崇祯九年(1626年)农历五月廿六日,栖壑正式在鼎湖开山主法,改庆云庵为庆云寺。
据说当他第一次开坛受戒时,就见有五色云于峰顶,应验了“庆云”二字。
在栖壑等几代主持的倡导下,庆云寺制订了严格的寺训僧约,植树造林,还把本地及外地的一些寺院纳入庆云寺子孙丛林系列。
清康熙年间又经大规模的扩建,使庆云寺盛极一时,成为广东名刹。
1982年,国务院将星湖(含鼎湖山、七星岩)列为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83年,庆云寺被定为全国142座重点寺庙之一。
早在解放前,孙中山先生、学者章太炎、画家高剑父就到过庆云寺并留下墨宝。
解放后,叶剑英、朱德、贺龙、赵紫阳、陶铸、李富春、古牧等老一代领导人以及郭沫若、王力、周杨等知名人士都曾到过庆云寺。
近年,江泽民、朱镕基、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也上过鼎湖山。
【花园区】各位游客,我们已经走进庆云寺你的花园区了。
在清代,文人墨客就拟订了“鼎湖山十景”;湖山鼎峙,峡水朝宗;憩庵环翠,小歇群峰;方池月印,曲径云封;龙潭飞瀑,凤岭疏钟;菩提花雨,塔院香风。
我们眼前的就是“方池月印”了。
各位请靠前,仔细看看围着水池的石围栏,二十六块栏板中有二十四块浮雕,每块都在叙说一个故事。
有谁猜得着?这是古代的“二十四孝。
”看到对面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有佛教常识的朋友可能马上会说:“庆云寺信奉的是净土宗吧。
”其实,庆云寺是以禅宗为正宗,亦兼修净土宗与律宗,谓之“禅、净、律三宗具善”。
【牌坊、蹬道】再往上看,那是座四柱三间冲天柱式的石牌坊,它起着标志和导引的作用,是作为“序曲”的建筑。
正面的字牌上刻着:“岭南名刹”。
我们到背面看,上面的字牌刻有“云鼎胜境”。
这标榜了庆云寺的旅游资源以及在佛教界的“江湖地位”。
这蹬道中间的云龙石雕彷如太和殿前的丹陛,道旁还立着两根华表石——这不是王宫建筑的标志物吗?对了,庆云寺享有皇家建筑的规格档次。
上到这个平台,我们身边的这两棵菩提树,是咸丰年间由锡兰(今斯里兰卡)以为将军委托香港总督的母亲献给庆云寺的,至今快150岁了。
“菩提花雨”一景就指这里。
【弥勒殿】迎面的是弥勒佛,两边的“二十诸天”。
二十诸天都属山门的守护神,只不过他们各有神通罢了。
【寺门】这是庆云寺主体建筑的大门,门边悬挂的对联是:莲花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
上联可以理解为:莲花峰这里虽经历多次劫难,但佛寺仍旧香火鼎盛。
下联则说:酒液般的山泉和飞溅的瀑布在山间回响。
庆云寺虽在深山,但历史上亦多次随着国运时世而兴衰枯荣。
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庆云寺才得以重现生机、盛况空前。
【护法殿】各位游客,请抬头看看这道屏风上悬挂的红色竖匾:敕赐万寿庆云寺。
“敕赐”就是“皇上批准赐予”。
这是慈禧所赐的。
绕到屏风背面,上面身穿甲胄的中国肚带武士模样的及时韦陀了,他是佛寺的守护神之一。
这天井两旁的廊庑墙上,有清代的《咏梅百首》碑刻。
【大雄宝殿】庆云寺的大雄宝殿有自己的特点,殿内除三宝佛外还设有师祖堂和伽(qie,应念“茄”,不念“加”)蓝殿。
三宝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为阿弥陀佛,右为弥勒佛。
一般寺院的三宝佛分“横三世”或“竖三世”。
净世宗多供“横三世”,禅宗与律宗多供“竖三世”。
庆云寺既是“禅、净、律三宗具善”,故与一般寺院不同,而且开山以来就是如此。
右边是师祖堂。
龛内供奉的东土禅宗始祖达摩、五组弘忍、六祖慧能的坐像。
左边为伽蓝殿。
龛内中间是给孤独长者,左为关羽,右为华光。
他们被奉为伽蓝神,也就是寺院的守护神。
【东偏殿】以往这里是放焰口的地方。
现在安放供奉舍利子的小铜塔,让游客瞻仰。
东晋时佛舍利从印度传入,分别藏于内地各名山大寺中。
据说江西庐山就存有三瓶。
明代憨山大师从中得到几颗。
庆云寺栖壑从憨山的戒传弟子那里得到的四颗,作为镇山宝。
其中一颗红色、一颗桔黄色,两颗白色。
【斋堂】庆云寺的素菜及仿荤菜远近闻名,山水豆腐、罗汉斋很具特色,而“鼎湖上素”更成了斋菜中的著名品牌。
清朝时庆云寺僧人很多,光绪同治年间的全盛时期,僧众达千人以上,各位请看,这口大锅与乾隆十一年(1764年),由佛山万声炉铸造。
用它煮粥,可供千人吃,所以叫“千人锅”。
也是庆云寺镇山宝之一。
【中进诸殿堂】这一层由东至西有成就佛殿、毗卢阁、宗堂、双树堂、七佛殿及西边偏殿的罗汉堂。
成就佛殿供奉的是不空成就佛,是密宗五智如来之一的北方佛。
据说能使众生成就所作,从不落空。
间供奉毗卢遮那佛,左奉“智慧的化身”文殊师利菩萨,右奉“真理的化身”普贤菩萨,后奉准提观音。
关于佛绅的说法有六种之多,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投身莲华藏世界当教主时,为十地菩萨现身说法的形象,即“报身佛”。
“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照遍”。
准提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
她有三目十八臂,据说能摧毁众生的惑业,使众生消灾延寿。
“准提”意译为“洁净”。
宗堂内供奉着庆云寺历代主持的牌位。
双树堂的木雕佛龛内是大卧佛,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
七佛殿内供奉着过去世最后的三位佛和现在世的前四位佛,即释迦牟尼及其以前的六位像。
各位游客,穿过通道这座偏殿就是罗汉堂了,里面供奉着五百罗汉。
南方人有“数罗汉”的习俗,各位看看门口的说明,不妨进去数一数。
【后进诸殿堂】寺最高的一层殿堂。
这是从西往东为旃(zhan,音“毡”)檀林、荣睿大师纪念堂、法堂、方丈、初祖堂、浮屠殿、三圣殿及二代祖堂等。
旃檀即檀香,旃檀林是庆云寺僧人每天为认购了牌位的施主或其先人供香的地方。
荣睿纪念堂叙述了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悲壮故事——日本美浓人、奈良兴福寺僧荣睿,于日本天平五年即唐开元而十一年(733年),奉旨赴唐求法。
先导洛阳大福寺拜谒道璿(即“璇”,xuan)律师,迎请东渡弘法。
圣武天皇七年道璿到日本广传律法。
荣睿与普照又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律师,迎请入日本传律。
东渡数次均受阻。
第五次东渡遇风,飘到海南岛。
鉴真一行经广西入广东,行到端州(肇庆)时,荣睿因积劳成疾,圆寂于端州龙兴寺。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不改初衷,应邀请第六次东渡,次年到达日本,被迎入奈良东大寺,授“传灯大法师”,奉诏传戒并建了唐招提寺。
鉴真带去的药物、艺术品等,对日本医学、雕塑、美术、建筑有一定贡献。
日本人尊称鉴真为“过海大师”、“唐大和上”。
浮唐殿即塔殿,中奉绿色玉石宝塔一座。
一般的寺院无塔殿,有塔殿是大丛林的标志之一。
这也是十景之一的“塔院香风”。
浮屠殿内,塔左为药师佛,塔右为地藏菩萨,塔右为千手千眼观音。
三圣殿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观世音、大势至。
刚才我们经过的“初祖堂”是供奉庆云寺开山祖师栖壑大师的;“方丈”是现在庆云寺主持的住所;“法堂”就是讲经说戒、传授佛法的讲堂。
现在见到的“二代祖堂”是供奉庆云寺第二代主持、草创莲花庵的在犙大师的;各位请看,堂前的这株白茶花树,就是他在1633年建庵时载种的,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了,依旧年年繁花满树。
它已成了庆云寺“镇山三宝”之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庆云寺的全貌了——背靠三宝峰,前瞰伏虎岗,北面有青狮岭,南面是大、小白象岭,正所谓“北青狮,南白象,大象追小像,代代出和尚”。
而庆云寺的主题建筑群落则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三进二路,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
各位游客庆云寺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们现代人物质丰富却精神焦虑。
有一种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变得越来越浅显。
其实,除了宗教皈依之外,我们还有更好的精神救赎之路:无私的给予、执著的求知、博爱、寻美……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