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优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区别企业品牌和市场手段的分水岭。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核心思想入手,认识了核心思想,也就认识了其重要性;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1、有限责任原则。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

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

2、多元投资原则。

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

3、内在动力原则。

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2/3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拚命。

拚命才干=企业效益。

1、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现代企业用工与分配制度强调以人为本。

实施谈判工资,重点在于一个“谈”字,即一对一的协商,应当充分尊重职工,允许谈成,也允许谈不成,要避免传统工资调整中的平均主义的做法。

应坚持的原则:a人才市场定位原则。

b财力相适应原则。

c联系教职工实际的原则。

确定综合的谈判工资指标:a技术指标b成果指标c主观指标d客观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操作过程中的不公平感,接受监督,规则应请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2、建立企业产权制度产权经济学认为,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由指导和约束人们经济决策与行动的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来解决,这种对产权进行初始界定的行为规则即为产权制度。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企业主制、合伙制、股权转让受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制以及股权可自由转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

虽然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会出现几种产权制度同时并存、但以某一种产权制度为主的情形,这并不妨碍上述划分。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发展速度过慢,国家的基本方针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但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人们则有不同的理解。

基本有三种意见: 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

坚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产权明晰,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诚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内容,还得研究。

至少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在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

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

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职能。

即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前者凭借政府的行政权力与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社会的各种经济成分,使其协调发展;后者凭借政府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国有经济、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两种职能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

政府应设立两类机构,一是专司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按照法律界定的财产界限对国有经济实施科学管理。

b在国有资产专司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分组监管。

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上,通过国家统一所有,统一投资,以投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明确其产权关系,使公司变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

在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

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经营收支与政府的公共预算混合使用、这就使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所在。

国有资产专职机构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收支,都要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

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国家股的分红,派息与国有资产转让的收入,国有资源及其使用权收入等,都要纳入法规。

3、建立现代企为经营管理和经营目标建立现代企业经营观念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旧有体制影响,特别是在这种沿革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和不相适应,如何改变经营观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今日企业管理问题何在,45年来最流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虽然都很解决问题,但是,除了最近提出的“外包”与“再造工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

其原因是:企业管理层一直沿用传统的方法很管用,却忽然发现一个个企业都陷入危机,而且束手无策,问
题的症结何在?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这些组织包括企业在内,赖以建立及动作的基本根据,已经与现实脱节,以至于组织的行为与决策,包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决策都是沿袭旧的,是否真的合理,没有人考虑过,这就缺乏经营理念的表现。

一定要明确自己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顾客及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theory of business)什么是有效经营理念的内容,一套经营理念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顾客及科技情况的预见。

第二个竞争是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本认识。

例如,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电话公司界定其使命为“让每一美国家庭及公司都拥有电脑。

”第三部分是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

1802年创立的西点军校,即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培养受人们信任领袖人才的能力”。

1920年左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建立技术领导地位,让公司不断改进服务,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总之,对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脱离而出的领导地位。

经营理念形成是经年累月的思考、努力及实践才能做到的。

4、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基本要求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绝不能与现实脱节。

1920年代初期,马克和他的三个内兄弟创办了一个平价零售店。

这四位穷苦青年,希望通过这一新事业为低层顾客服务。

这些高质平价商品吸引了大批“新顾客”,同进,确定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并确定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为“优越的采购能力”。

最了解顾客的是零售商,不是制造商,应由零售商设计及开发产品,进而挑选制造商,制造商再根据零售商提出的商品设计、规格及成本等各种需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先后花了5-8年的时间,才渐渐使这一理念被企业界接受。

要让全体职工理解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创建初期,企业职工们比较重视,也很理解。

等到事业发展了,职工们把经营理念视为理所当然,而逐渐淡忘,组织松懈、停止思考。

切记经营理念不能取代训练;经营理念本质上就是训练。

经营理念必须经常在接受检验中修改丰富。

经营理念不是永久不变的。

事实证明,有些经营理念功效宏大而持久,可以维持数十年不改动。

但时至今日,再继续维持旧有的经营理念已经不行了,大企业尤其如此,企业经营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