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理论
分 散
分散
所有权
2010年11月2日
集中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一)文献回顾 La Porta等(1999),发现控制股东常常利用金字塔结 构、交叉持股结构和双重股权来构建一个复杂的控制 链,从而将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进行分离。 Wolfenzon (1999),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可以利用 很少的资源获取公司的控制权,从而降低了侵害中小股 东可能带来的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抵消作用。 La Porta等(2002)和Claessens等(2002),研究均发现, 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越大,则公 司价值越低。 Bebchuk等(2000),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 下, 控制股东可能为了掠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对中小股 东进行利益侵害。
φ=α/VR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La Porta等(1999) 发现控制股东常常 利用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 交叉持股结构(Cross-Ownership)和双重 股权(Dual-Class Equity)来构建一个复杂 的控制链,从而将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 进行分离。
2010年11月2日
集 中
控 制 权
(二)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的矩阵分析 Ⅳ 强 Ⅱ Ⅰ 强势大股东 势 所有权分散 所有权集中 弱 强势管理层 Ⅰ 弱势管理层 控 控制权集中 控制权集中 势 弱势小股东 制 管 强势控制性股东 性Ⅲ Ⅲ Ⅳ 理 股 弱势股东 所有权分散 所有权集中 层 东 强势管理层 控制权分散 控制权分散 Ⅱ
2010年11月2日
(二)云南上市公司近几年两权分离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现金流 权均值
39.60% 35.06% 29.67% 32.27% 34.94% 32.06% 30.93%
控制权 均值 44.73% 43.19% 40.42% 39.62% 40.76% 39.80% 37.76%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综上,公司控制权可以理解为对公司 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可利用资源的控制和 管理的权力,相对于剩余控制权,它与 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 权来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 司控制权的基础。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四)控制权收益 Jensen和Meekling(1976) 认为,股东 兼管理者的私人收益不仅来自货币性收 益,还包括由于不同种类非货币收益而 带来的效用。并认为公司高层所享有的 巨额额外津贴实际上是控制权私人收益 的另一种体现。
两权 分离率 88.53% 81.17% 73.39% 81.46% 85.72% 80.55% 81.90%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2010年11月2日
为 什 金 么 字 上 塔 市 结 公 构 司 ? 偏 好
2010年11月2日
1、金字塔结构
举例: A在E公司的控制权为: VR=Min(L1)+Min(L2)=3 0%+25%=55%
现金流量权为: α=40%×30%×30% +100%×25%=28.6%
n
2
2、控制权的计量
郎咸平(2002) ,控制权比例等于所有控 制链上最弱的投票权相加之和。
计算公式为 :
VR 表示最终控制权
α
i1
α
i2
„„α
it为第i条控制链的所有链间控股比例
2010年11月2日
3、 两权分离率
两权分离率表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 离程度,即是以现金流权与最终控制权 的比值表示,记作φ,即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三)控制权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市公 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收购人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构成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 1、在一个上市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 2、能够行使、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表决权超过该公司股 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的; 3、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的比例达到或 者超过百分之三十的; 4、通过行使表决权能够决定一个上市公司董事会半数以 上成员当选的;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显然,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是通过列举 方式进行界定。
(二)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分离程度的界定 1、现金流权及其计量 所谓“现金流权”,是指股东对公司现金流的 要求权。现金流权反映了实际控制人对公司资本 的实际投入,而控制权反映的是实际控制人通过 对控股股东的控制而间接获得的对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对于控股股东,其现金流权等同于控制 权;但对于实际控制人,由于其可以通过多层控 股来实现对控股股东的控制,其虽然间接获得了 与控股股东相同的控制权,但却支付了较低的现 金流权成本。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综上,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指那些只 有大股东可以独享的,而不在其他股东 之间进行分配的利益。控制权私人收益 远比共享收益的表现形式复杂,它既可 以表现为货币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货 币形式。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和所有权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
注:图中虚线表示所有权,实线表示控制权的授予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1、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 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纵向层级结构。简言 之,就是多层级、多链条的控制结构。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金字塔控股结构图
终极控股股东U对公司n拥有的控制权为 C=Min(C1,C2…Ci) 现金流量权则为 其中Ci∈(0,1) Ci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年11月2日
2、交叉持股结构
交叉持股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横向和垂 直的所有权连接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加 强和提高了核心控制者的控制能力。交 叉持股结构的终极控制股东往往通过多 条控制链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
2010年11月2日
2、交叉持股结构
交叉持股结构图
2010年11月2日
交叉持股相关制度背景
2010年11月2日
1、金字塔结构
若公司D向上市公司E购 入低于市场正常价格a亿 元的资产 ,问A是赚还 是亏?赚或亏了多少?
答案:E会亏损a亿元 , 提示:前面已算 A要承担0.286a亿元的亏 损 A通过公司 D获得的 出, A对 E的控制 利润是 a亿元,则 A在这 权为 55% ,现金 项交易中的净利润为 流权为28.6% 0.714a亿元,这也正是 中小股东所遭受的损失。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苏启林等(2003)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发现分离系数 越大家族企业的价值越低。 邓建平等(2005)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政 策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较高。 谷祺等(2006)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 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在东亚为最高。另 外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 负相关,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控制权比例 显著负相关。
N i 1
2010年11月2日
(三)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形式 Claessens、Djankov和Lang (2000)对 东亚九国(或地区)2980家上市公司股权 结构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东亚九国(或地区)的上 市公司中,平均38.7%的公司存在金字塔 结构,而10.1%的公司存在交叉持股结构
3、双重股权
双重股权就是通过公司章程等手段实 现差别投票权,进而实现现金流权与控 制权的分离。
2010年11月2日
四、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现状
(1)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国际比较
国家或地区
现金流权与控制 权分离率 (%)
国家或地区
现金流权与控制 权分离率(%)
香港 日本
2010年11月2日
综上可知,从1993年《公司法》颁布之 后,我国法律层面的规范文件对交叉持 股等问题处于空白状态。 尽管2009年证监会有了相关规定,但由 于仅仅涉及证券公司,对于其他亟需规 范的投资公司和上市公司没有涉及,所 以,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对交叉持股及相 关问题制定明确法律法规。
2010年11月2日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第一,上市公司大多都具有终极控制股 东; 第二,终极控制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 交叉持股以及双重股权等形式使现金流 权与控制权分离; 第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 程度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具有重大影响。
2010年11月2日
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2010年11月2日
1、现金流权及其计量
图 控 股 股 东 单 一 层 次 控 股 1
α β n A
表示现金流权 表示控制权 表示每层处于非控股股东的数目 表示实际控制人
2010年11月2日
1、现金流权及其计量
图 控 股 股 东 多 层 层 次 控 股
2010年11月2日
i
i 1
α 表示现金流权 β i表示第i层次控股股东的 控制权 m 表示控股的层级 n 表示每层处于非控股股东 的数目 Si,j 表示第i层次公司的非 控制股东(i =1,2,„m , j =1,2,„n) A 表示实际控制人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
(一)所有权 张维迎(1996)认为,所有权既指对某种 财产的所有权,也指对企业的所有权, 但是应当把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 分开来进行理解。
2010年11月2日
一、控制权及相关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