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推理逻辑

数字推理逻辑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的幂次数列【数字推理的发展】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题目趋向于多题型出题,并不是将扩展题目类型作为出题的方向。

因此,在题目类型上基本上不会超出常规,这也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即五大基本题型足够熟练,计算速度与精度要不断加强。

首先,近两年来数字推理题目出题惯性并不是以新、奇、变为主,完全是以基本题型的演化为主。

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多重数列由于特征明显,解题思维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会单独出题,但是通过近两年的各省联考的出题来看,简单多重数列有作为基础数列加入其它类型数列的趋势。

【真题讲解,幂次数列】【例1】(2010年9.18)10,24,52,78,(),164A. 106B. 109C. 124D. 126【答案】D。

其解题思路为幂次修正数列,分别为32+1,52-1,72+3,92-3,112+5,132-5,故答案选D。

基本幂次修正数列,但是修正项变为简单多重数列,国考当中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国考思维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幂次的修正并不仅仅为单纯的基础数列,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前不被重视的多重数列,并着重看一下简单多重数列,并作为基础数列来用。

【理解、区别幂次数列】国考中的整体思维,多级数列,幂次数列与递推数列,三者在形式上极其不好区分,幂次数列要求考生对于单数字发散的敏感度要够,同时要联系到多数字的共性联系上,借助于几个题目的感觉对于理解和区别幂次数列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多级数列与递推数列,其区分度是极小的,几乎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区别,考生在国考当中遇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做差,通过做差来看数列的整体趋势,如果做差二次,依然不成规律,就直接进行递推,同时要看以看做一次差得到的数列是否能用到递推中。

【例2】(国考2010-41)1,6,20,56,144,()A. 384B. 352C. 312D. 256【答案】B。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递推规律,即(6-1)×4=20,(20-6)×4=56,(56-20)×4=144,因此(144-56)×4=352。

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两项做一次差之后4倍的递推关系,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做差来进行递推。

【例3】(联考2010.9.18-34)3,5,10,25,75,(),875A. 125B. 250C. 275D. 350【答案】B。

这个题目中,其递推规律为:(5-3)×5=10,(10-5)×5=25,(25-10)×5=75,(75-25)×5=250,(250-75)×5=875,故答案为B选项。

联系起来说,考生首先应当做的是进行单数字的整体发散,判断数字推理中哪几个题目为幂次或幂次修正数列,其次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做差,最后进行递推,递推的同时要考虑到做一次差得到的二级数列。

这里针对许多学员遇到幂次修正数列发散不准确的问题,提出这样一个方法,首先我们知道简单的幂次及幂次修正数列可以当成多级数列来做,比如二级和三级的等差和等比数列。

在2010年的国考数字推理中,我们发现这样一道数字推理题:【例4】(2010年国家第44题)3,2,11,14,(),34A.18B.21C.24D.2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题中,未知项在中间而且是一个修正项为+2,-2的幂次修正数列。

从这里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国考当中出题人已经有避免幂次修正数列项数过多,从而使得考试可以通过做差的方式解决幂次修正数列的意识。

未知项在中间的目的就是变相的减少已知项数,避免做差解题。

【总结】因此,在今后的行测考试中,如果出现未知项在中间的数字推理题目,应该对该题重点进行幂次数的发散,未知项在中间,本身就是幂次数列的信号,这是由出题人思维惯性而得出的一个结论。

这一思维描述起来极为简单,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国考出题的思维惯性,对于知识点的扩充要做好工作,然后再联系起来思考,在运用的时候要做到迅速而细致,这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方向与出题思路。

国家公务员行测辅导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方法介绍】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一般有5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字敏感度和考生对数字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

很多考生对这类题目总是束手无策,最后往往选择放弃。

究其原因,乃是考生没有掌握解数字推理题的思维方法。

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两种主要的思维方法。

所谓横向递推的思维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相邻两个或者三个数字之间内在的运算关系(主要是分析前面的数字通过怎样的简单运算才能得到后面的数字)来解题的思维方法。

这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借题讲解】【例1】1/9 1 7 35 ()【解析】我们采用横向递推的思路,考虑相邻两项之间的运算关系,很容易得到如下等式:1/9 ×9=11 ×7=77 ×5=3535 ×()=()也就是说,数列中的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分别是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9倍、7倍和5倍,那么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下一项(即第五项)应该是第四项的3倍,即35×3=105为所求答案。

【例2】 2 3 5 8 13 ()【解析】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把相邻两个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很容易可以得到如下的关系:2+3=53+5=85+8=138+13=()显而易见,前两项的和即为下一项,那么括号里面的数字应该是其前两项的和,即8+13=21。

与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后者主要强调的是数字本身所隐含的等值表达形式,通过对其数字本身的转换来找出所给数列中的共同规律,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效果。

【例3】1/9 1 7 36 ()【解析】我们先不考虑前项与后项之间的运算关系,而是先关注数字本身的另一种等值表达形式,那么1/9=9-11=807=7136=62这样的话,原数列就等价转化为9-1 80 71 62 ()这样一个数列。

显然,括号里面应该是53=125。

举例2: 2 6 12 20 30 ()分析:我们把原数列的数字用另一种方式写出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原数列可以等价于如下的数列:1×2,2×3,3×4,4×5,5×6,()通过转换成这种形式,我们很容易看到下一项应该是6×7=42。

【方法主要适用数列】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主要用于解决差级数列和递推数列这两种类型,是解决这两种类型题目的钥匙,递推数列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难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其解题思路仍然是横向递推;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幂次数列和分数数列,对于幂次数列,通过指数和底数的相互调适,从而找到其共同规律,而对于分数数列,则主要通过通分和反约分等形式来进行等值转换,从而找到共同规律来解题。

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两种思路,二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随着国考数字推理题难度的加深,很多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同时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推理技巧数字拆分思想【拆分思想的重要性】根据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我们依据近五年数字推理部分的命题思想和大纲的变化,我们预测,行测数字推理部分应和近几年基本相同,既为5道题,题型以多级数列、分数数列、幂数列、递推数列、多重数列等为主,以供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参考,在距离国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把握复习的重点方向。

在练习与解题过程中培养、建立数字推理的解题基本思想方法,通过题型的表面深究各类题型解法与解题思想的实质,使无序的题型分门归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文以数字推理中常见的拆数为基础归纳总结与解析数字推理中“拆分思想”的具体应用。

【拆分思想的形式】一、数字加乘思想:即数列的每一项都是由有规律的两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通过相加或相乘等方式组合而成。

1、数字拆分乘积思想(因数分解思想)【例1】(国考2010-41)1、6、20、56、144、()A.384B.352C.312D.256【解析】答案为B。

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1,2×3,4×5,8×7,16×9,即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乘一个等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每一项而成。

2、数字拆分加和思想(数字拆和思想)【例2】(国考2009-115)153、179、227、321、533、()A.789B.919C.1229D.1079【解析】答案为D。

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50+3,170+9,200+27,240 +81,290+243,350+729,即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的每一项加上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的每一项而成。

二、多级拆分思想:即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拆分成有规律的两个数列或几个数列通过相互组合等方式而成。

1、两级拆分思想【例3】1.01、1.02、2.03、3.05、5.08、()A. 8.13B. 8.013C. 7.12D. 7.012【解析】答案为A。

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0.01,1+0.02,2+0.03,3+0.05,5+0.08,即每个数字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一个简单的递推和数列。

2、三拆分思想【例4】(江苏2008A-3)2000.1.1、2002.3.5、2004.5.9、2006.7.13、()A.2008.8.8B.2008.18.16C.2008.9.20D.200.8.9.17【解析】答案为D。

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拆分成三部分,而各部分有各自是一个等差数列,即2000、2002、20004、2006、(2008)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7、(9)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5、9、13、(17)是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三、数字裂分思想:即把数列的每一项都各自分裂成的两个数或几个数,而这些数相互组合在一起又成一定规律的数列。

1、裂分差思想【例5】(江苏2009B -69)4635、3728、3225、2621、2219、()A.1565B.1433C.1916D.1413【解析】答案为D。

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裂分成两部分,即每个数字“两两分裂”成46和35、37和28、32和25、26和21、22和19,而这些两两分裂后的数之差11、9、7、5、3又组合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答案为D,裂分成14和13,差为1,符合上述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