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概论


其他方面的要点
充足的睡眠 适当晒太阳 及时补充能量
温馨提示
——日光中的紫外线光束能刺激人体皮肤中 的T——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 ——睡眠时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胞壁酸 的睡眠因子
科学的饮食
睡前少吃
早饭要吃饱
营养合理搭配
不吃不健康的 食品
A
B
C
D
L/O/G/O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ology
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排列及空间结构决定 着抗原的特异性
Angiotensin II与抗体结合的3D图
卵白溶菌酶与抗体结合的3D示意 图
功能决定 簇示意图
• 共同抗原:带有共同决定簇的抗原称为~。 • 类属抗原:存在于同一种属或近缘种属间的 共同抗原,称为~。 • 异嗜性抗原:指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 原。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 的抗体,可以和所有带有此决定簇的共同抗 原起反应,这种反应称为~。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 分子大小:一般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 化学组成与结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免疫原性越强; 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 异物性:抗原来源与宿主的关系越远,抗原性越强。具 有异物性的物质分为1)异种物质、2)同种异体物质和3) 改变或隐蔽的自身物质。 • 免疫途径:多数抗原经皮内、皮下、肌注、腹腔、吸入 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免疫原性最强;部分抗原口服也可。 • 机体应答性: • 其它:如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使用,以及机体的年龄、 生理状况、个体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
抗原的分类
一、按其来源同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
2、同种异体抗原
3、自身抗原 二、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抗原决定簇、需要在T细胞协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 抗体的抗原,称~。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胸腺依赖/非依赖性抗原的区别 抗原决定 簇 TDAg TI-Ag T细胞 协助 激活的细胞 引起免疫记 产生抗体的 引起免疫应答的 忆 种类 类型
L/O/G/O
第一节 传染
Infection
一、传染与传染病
• 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或侵染,指外源性或内 源性病原体突破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机械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 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 一系列病理的过程。 •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contagious disease)是一类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所引起, 可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 宿主另一些个体的疾病。
免疫学的发展史
• 免疫学的初创期: • 传统的免疫学时期: 1)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疗法的建立;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说的初步建立和统 一; 3)免疫病理概念的提出; 4学时期: 1)细胞转移迟发行超敏反应的成功: 2)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耐受学说的提出: 3)克隆选择学说的建立: 4)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阐明:
免疫的功能
•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主要包括: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时可产生抗感染免疫的作用,防御功能过强会 产生超敏反应,过弱则产生免疫缺陷(后两种情况 均属异常反应)。
• 现代免疫学时期: 1)免疫系统的建立: 2)免疫应答的深入研究: 3)免疫球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4)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 5)细胞因子的研究: 6)免疫技术的发展:
L/O/G/O
第三节
抗 原(Antigen,Ag)
抗原的概念
• 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 并能与应答产生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特征的物质 •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 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
体液免疫
抗体
抗原
抗 体 与 抗 原 结 合
效应 B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
军队与国家的关系
抵御病毒、细菌及寄 Text in here 生虫等病原体对机体 的侵袭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机体
防止自身变异细胞的 非正常增值
笑靥千秋
笑能激发人体 的许多与免疫有 关的化学物质, 从而增强免疫力
全身感染(systenic infection):病原菌或其毒 素进入机体并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又可 分为: • a.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只局部生长繁殖且 不进入血流,但其有毒产物进入血流引起的全身 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 b. 菌血症( bacteremia ):病原菌由局部进入血 流,但不在血流中繁殖。 • c.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进入血流,并在 血流和全身器官中生长繁殖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 d.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原菌进入血流, 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形成脓病 灶。
抗原
凡是外来的就攻击, 凡是自己的就耐受
可使机体发生特 异性免疫的物质
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 蛋白
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的一些化学基团
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的标志
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 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
antigenic determinant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 带菌者(carrier) • 隐性传染或传染病痊愈后,病原菌在机体 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称为带菌 状态或带菌现象(carrier phenomenon). 呈现带菌状态的宿主称为带菌者。
L/O/G/O
第二节 免 疫 学 概 论
免疫(Immune)的定义
•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 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 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 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 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 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 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 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 病和肿瘤等。
抗原性 毒性作用 致热作用 甲醛溶液处理
• 2 侵入机体的菌量 • 3 侵入机体的途径 • 消化道 • 呼吸道 • 皮肤创口 • 泌尿生殖道 • 其他途径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宿主的免疫力
• 免疫防御 • 免疫稳定 • 免疫监视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环境因素
三、传染的结局
• 1、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 2、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3. 带菌者(carrier)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淋巴细胞发生 免疫应答的专一性,以及某一抗原分子只能与相应抗体或致 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专一性。其物质基础是: •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是存在于抗原分子的 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一般由5~8个氨 基酸残基、葡萄糖残基组成;通常一个抗原性物质含有多个 抗原决定簇。 • 功能性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 识别、启动免疫应答,同时又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 • 隐蔽性决定簇: • 抗原结合价: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 原决定簇的总数
• 2.毒素(toxin) • 外毒素( exotoxin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 质,是细菌(主要是 G+ )在代谢过程中产 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 • 内毒素(endotoxin):主要是G-细菌细胞 壁的组成成分—脂多糖,当细菌死亡菌体 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外毒素
来源及产生菌 化学成分 稳定性
内毒素
细菌的代谢产物分泌到细菌外。 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壁结构,崩 主要是某些G+产生 解时释放出来。多数G-产生 蛋白质 磷脂-多糖-蛋白复合物 不 稳 定 , 对 热 敏 感 ( 60℃ 破 性质稳定,耐热(250℃30min 坏),紫外线、氧化剂、重金属 破坏),不被紫外线、氧化剂、 盐可破坏 重金属盐破坏,能被酸水解 强 弱 毒性极强,对组织器官有特异选 毒性较弱,对组织器官无特异选 择性作用,引起特异性毒性作用 择性作用,引起相同毒性作用 不引起宿主发热 引起发热 经处理毒性完全丧失但保留其抗 经处理,毒性降低,但不能成为 原性面成为类毒素 类毒素
T细胞

成熟B细胞

不 能
IgG
体液和细胞免 疫 体液免疫
B细胞

未成熟B细胞
IgM
三、其它分类:
1、按性能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2、按成份分为蛋白质、糖蛋白、多糖和核蛋白抗原等
几种重要的抗原
•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抗毒素:针对细菌外毒素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叫~。临床上主要 用于治疗。 类毒素:指用甲醛处理后丧失毒性,但仍保持有抗原性的细菌外 毒素,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 实践中常用类毒素免疫动物来制备抗毒素血清。
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产生 的造血干细胞形成的。 这些造血干细胞一部分 在血液中形成B细胞, 一部分进入胸腺后成为 T细胞。它们大部分很 快死亡。小部分转移到 转移到淋巴器官 转移到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中,受抗原刺 受抗原刺 中 激后,能进一步增殖分 中 激 化形成效应B细胞及效 应T细胞。两者合称为 淋巴细胞。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病原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