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第1 章概论1. 免疫学:2. 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 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 optimalratio )11.带现象( zonephenomenon)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 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 直接凝集反应18. 间接凝集反应19. 明胶凝集试验第6 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 絮状沉淀试验22. 免疫浊度测定23. 凝胶内沉淀试验24. 单项扩散试验25. 双向扩散试验26. 免疫电泳技术27. 对流免疫电泳28. 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 免疫固定电泳第19 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 补体32. 免疫溶血法33. 补体结合试验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 感染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I型超敏反应37.U型超敏反应38.川型超敏反应39.W型超敏反应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 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 免疫增殖性疾病46.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 本周蛋白48. 血清区带电泳49. 免疫电泳50. 免疫固定电泳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 免疫缺陷病5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 肿瘤免疫学54. 肿瘤抗原55. 肿瘤标志物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 移植5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 移植排斥反应59.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 血清学分型法、填空题。
第1 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
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
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
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
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
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
第5 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
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
第6 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
第14 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
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 分层液法。
第15 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
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
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 HBeAg 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 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 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
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
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
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
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
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a -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 )。
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B2 -微球蛋白(B 2M )、铁蛋白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 )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 )A.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 )A. 特异性B. 比例性C . 可逆性 D. 阶段性4. 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 B . 液状石蜡、羊毛脂C . 液状石蜡、卡介苗 D. 羊毛脂、卡介苗5. 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 B )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 pH 浓度过高 D. pH 浓度过低6. 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 )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 染色D. 美蓝染色7. 正常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 )A.<40%B. 40% 〜50%C. 60% 〜80%D. 80%8.在CH50式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B)A 直线 B. S 形曲线C . 抛物线 D. 正态分布曲线9. 正常血清中, 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C )A . C1 B. C2C C3 D. C410. 发生 I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 )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 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16. 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A. B 淋巴细胞B. T 淋巴细胞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 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 )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 本- 周蛋白的本质是( B )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 ( C )A. T 细胞B. B 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 般应考虑何种病(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C ) B )18. 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A )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 Ficoll 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 )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 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 B )A.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 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 B )A. T 细胞B. B 细胞C. NK 细胞D. 吞噬细胞24. Boyden 小室常用于测定(B )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 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 前带 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A. C.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 液状石蜡、卡介苗 D.B. 液状石蜡、羊毛脂羊毛脂、卡介苗19. 直接CoombS 式验检测的抗体是游离的 IgG游离的 IgM 20. 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 D )A. 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 IgGB.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 IgM D.C.白细胞杀伤功能D.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 C )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 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 A )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 C )A. 母亲Rh( +)、胎儿Rh(+)B.母亲Rh (+)、胎儿Rh (-)C.母亲Rh (-)、胎儿Rh (+)D.母亲Rh (-)、胎儿Rh (-)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 I 超敏反应 B.II超敏反应C.III 超敏反应 D. IV 超敏反应29.人类MH(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 第12 对染色体短臂 B. 第12 对染色体长臂C.第6 对染色体短臂 D. 第6 对染色体长臂30. 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B)A .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 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 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 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 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 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 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 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