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杆菌
八、微生物诊断
1)取材:败血症型可以取血、肝、脾; 疹块型取皮肤疹块; 慢性心内膜炎型取欣内膜上的疣状物。
2)直接染色镜检:败血症可以用血推片, 其他可以用组织推片。
3)分离培养:划线接种血平板,37度24小时. 4)鉴定:注意与李氏杆菌相区别
运动性 接触酶 H2S
李氏杆菌 +
+
-
扬苷 +
溶血性 Β溶血
五、抗原性:
常含有A、B、G三种抗原,根据其三种 抗原的多少分为三个群。
A群 主要引起败血性猪丹毒,主要含A+G+(B) B群 主要引起疹块型猪丹毒(慢性俗称打火印) N群 只含有GAg,慢性心内膜炎
六、抵抗力:
较强,在尸体中可以存活几个月,但 对常用消毒药物敏感.
七、致病性:
一般只感染猪,对牛羊不易感染。病 猪表现为败血症、疹块、心内膜炎。人可 以感染而发生类丹毒。实验动物中鸽的易 感性强于小白鼠,一般豚鼠不易感染。
猪丹毒杆菌
一、分类地位及形态染色:
属于丹毒杆菌属。G+平直或微弯曲的细 长杆菌,单在或呈从状排列,特别是在白细 胞内从状排列更为明显。慢性猪丹毒病畜的 心内膜疣状物上,菌体带呈长丝状。
三、培养特性:需氧,在血ຫໍສະໝຸດ 板上形成针尖大的菌落, 有时有溶血。
四、生化特点:
明胶穿刺上呈试管刷样生长,接触酶 “-”、扬苷“-”、H2S“+”。
豚鼠 敏感
猪丹毒
-
-
+
- -或α 不敏感
八、免疫
1. 猪丹毒杆菌弱毒苗; 2.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