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SOP编号:页数:
制定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 (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
生效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发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查修订登记:
I目的:确立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诊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病人
诊疗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II范围:适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诊疗。

皿规程:
1采集病历
1.1患者起病方式(是否突然发生),是否昏迷,昏迷前症状(如头痛、肢体运动障碍),昏迷伴随症状(如有无呕吐、抽搐、二便失禁和咬舌破等),发病诱因及发烧、心悸等其他伴随症状,饮食、二便、睡眠、体重变化情况。

1.2既往史应包括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头部外伤史等病史以及治疗方案和效果;应追问家族史。

1.3体检应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情况、瞳孔、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神经系统查体。

2常规医嘱
2.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2.2特级护理
2.3根据情况报病危
2.4饮食(流质,普食),根据情况是否禁食水
2.5根据情况是否下胃管
2.6血压监护
2.7呼吸监护
2.8心电监护
2.9血氧饱和度监测
2.10吸氧
2.11测意识
2.12测瞳孔
2.13电气褥
2.14口腔护理
2.15根据情况亚低温冬眠治疗
2.16根据情况医用冰毯机
2.17神经系统疾病定位
2.18保守治疗药物(绝对卧床,镇静止痛,调控血压,抗抽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降颅压(甘露醇),止血(血凝酶),改善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放脑脊液),需手术者行血肿清除术、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血管切除术或血管内治。

3常规检查
3.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筛查;
PT+ INR + APTT ;痰培养+药敏;血型;动脉血气分析,心肌酶谱
3.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正侧位,经颅多普勒
3.3头部CT,MRI
3.4脑脊液化验
3.5脑血管介入(DSA)
4内科处理
4.1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6周,床头抬高15〜20度;镇痛及镇静治疗;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给予缓泻药物防止便秘。

4.2降低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呋塞米和白蛋白等脱水降颅压治疗。

颅内高压征象明显有脑疝形成趋势者可行手术清除血肿和脑室引流。

4.3预防再出血: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形成,推迟血块溶解和防止再出血。

常用6-氨基己酸(EACA)4〜6g 加于0. 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5〜30分钟内滴完,再以1g/h 剂量静脉滴注12〜24小时;总量24g/d,持续3〜7天,逐渐减量至8g/d,维持2〜3周。

4.4抗血管痉挛治疗:尼莫地平40mg 口服,4〜6次/日,连用21 日;尼莫地平10mg/d, 6 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 7〜14 日为一疗程。

4.5放脑脊液疗法: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每次lO〜20ml, 每周2 次,可减少迟发性血管痉挛、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率.并可降低颅内压,但应注意诱发脑疝、颅内感染和再出血的风险。

5手术治疗
5.1 目的是去除病灶,达到根治的目的。

可行血肿清除术、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血管切除术或血管内治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