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汕工夫茶教学内容

潮汕工夫茶教学内容


茶具
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
种:
茶壶: 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 的,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 浅、齐、老”。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 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 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 香。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 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 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 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 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 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 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 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 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茶艺
标准的工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 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 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顶十法。潮州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 杯子,潮州人有“茶三酒四”之说,之所以四个 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州人礼让精神。
冲泡由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
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
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
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
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
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
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
“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品茶的“品”
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
蔡泽丹 陈胤曙 邢旭 张佳轩
目录
历史形成 茶文化 茶具 茶艺 功夫“记忆”
说法一:
形成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 但在闽语潮汕话中发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 致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 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 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 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
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
工夫“记忆”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 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汕工 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 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 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 概括为:“高冲低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 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 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 宽,平,浅,白。
茶宠:茶人之宠物也。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
养的宠物,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 工艺品,也有一些瓷质。养的过程中, 只需用茶水浇濯,不要用白水。这样才 会摸上去有温润顺滑的手感。茶宠物和 紫砂壶一样,时间长了也会升值。
茶文化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 “工夫茶”为著称。“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 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 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 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 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 居民家中,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 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 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 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 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 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 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 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 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 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说法二: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作事 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 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 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故所谓的工夫茶,并非 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