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详解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详解
真题重组集训
解析: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图气温的垂直变
化特点判断该图表示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
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
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
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 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 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 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再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 答案:(1)A (2)C (3)B
真题重组集训
⑨ 臭氧 吸收紫外线增温,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⑩ 增加 大气以⑪ 水平 运动为主
空气温度⑫ 很小 高层大气 有⑬ 电离层 ,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组集训
2.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
)。
真题重组集训
解析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
辐射, 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 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 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 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 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减 轻冻害。 答案 (1)B (2)C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应用 理解了大气的受热、保温作用能解释多种和气温有关的现
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
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止土壤水分蒸 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分布状况。 如: ①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借题发挥——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及其运用
(1)晴朗的夜晚多雾和露: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损失得 多,近地面空气降温快,水汽易凝结。 (2)多云的夜晚较温暖: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热量 损失得少。 (3)北方农民用浓烟防御寒潮:北方农民在寒潮来临前,通过燃 烧秸秆生成浓烟,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释放逆辐射的能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贴士 (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对流强烈,可达 17 千米~ 18 千米。高纬度地区仅 8 千 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 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三、大气的运动
1.图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 小
小
大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影响风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垂直
平行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警示
(1)“ 高压 ” 和 “ 低压 ” 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二是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近
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三是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
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
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
的逆温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3.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 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 A.①④ C.②③ B .③⑥ D.⑤⑥
(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
演变(
A.山地
)
B.谷地
基础知识梳理
C.平原
核心考点探究
D.丘陵
技能专项提升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基础知识梳理
真题重组集训
2010年4月24日傍晚,甘肃省民勤县出现大风特强沙 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0米,特强沙尘暴持续近2小时, 沙尘暴持续3小时多。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 要因素,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 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 回答16~17题。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低层
大气
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①生命活动 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② 光合作用 干洁空气 的原料;调节③ 地表温度 其他气体臭氧:吸收④紫外线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其他 水 汽 ⑤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应用
【典题导入】
1.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1)~(2)题。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C.③减弱 B.②减弱 D.④增强
)。
(2)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 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 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 )。
力,从而达到减小地面降温幅度的目的。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典题导入】 2.(2013· 上海闵行模拟)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
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
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 图”。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交通信号中“红灯停”——红光的波长 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 止的信号更为醒目。
农民利用人造烟雾——在深秋、初冬为 防止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有经验的农 民往往在晚上燃烧一些柴草,制造人造烟 雾,它相当于在夜晚增大了云量,增强了 大气逆辐射,从而达到保温作用。
能丰富。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对点直测】
1.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 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1)~(2)题。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第2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考纲扫描】大气受热过程。
【考点要求】1. 能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大气的削弱作
用及保温作用。 2. 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 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3. 能阅读、分析和判读等温线分布 图、等压线分布图和等压面分布图,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结论: ⑲ 太阳辐射 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 ⑳ 地面 是低层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一、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 强,吸收作用最弱。 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 二氧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 太阳辐射很少。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16.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 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 A.-4℃以下 B.4℃以下
C.-6℃以下
D.6℃以下
17. 上图右侧是“ F 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
答案 (1)D (2)A
D.④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图解考点】 1.大气的受热及保温过程
简图示意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1)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