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环保学 第六章内燃机机外净化技术
汽车环保学 第六章内燃机机外净化技术
二、微粒捕集器(又叫微粒过滤器)
过滤材料:陶瓷蜂窝载体、陶瓷纤维编织物、金属蜂窝载 体、金属纤维编织物、纸滤芯(排温小于100~130℃)等。
捕集机理:撞击、拦截、扩散。
16
第二节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三、柴油机NOx还原催化转换器
1、选择非催化还原(SNCR) 2、选择催化还原(SCR) 3、非选择催化还原(NSCR) 4、吸附还原催化剂(OR)——用于稀燃
二、后燃法
目的:在排气管中设置点火源,使CO、HC燃烧。
三、热反应器
目的:进一步氧化燃烧HC和CO。 设置在排气道出口处,常与二次空气喷射法同时应用。
需耐高温材料、 燃油消耗增加、 多用于摩托车。 3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四、催化转换器
(一)催化剂
贵金属:铂(Pt)、钯(Pd)、铑(Rh) 贱金属:Ni、Cu、V、Cr
中国的机动车污染控制
Clean Air Strategy Developed
Complete Lead Phase Out by 2000 Introduce Euro 1(1992 Vintage,Catalyst Based)
Standards for Cars & Lt.Trucks in 2000 (Beijing,Shanghai 1999) Heavy Truck Standard,Euro 1,also in 2001(2000 in Beijing) I/M Pilot Being Developed in Shanghai
(二)催化反应
4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三)催化转化器
1、定义
利用催化剂,象滤清器那样通过排气,将有害成分HC、CO、 NOx进行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的CO2、H2O和N2的一种反应器。
2、分类(按载体分类)
载体:承载活性组分的多孔、耐热固体物质,是催化剂的 重要组成部分。
球型载体催 化转化器
陶瓷载体催 化转化器
金属载体催 化转化器
5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四)汽车排气催化转化系统
6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1、评价催化转化器性能的指标
1)转化率
2)起燃温度特性 3)空燃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2、氧化催化转化系
8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46
最新控制技术
冷启动排放控制
催化剂需要一定的起燃温度 前级催化剂 电加热催化剂
车载诊断技术(OBD)
自动检测诊断车辆排放系统状况 自动提示故障 存储信息有利于维修
47
未来汽车技术
稀燃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 柴油车PM及NOx机外净化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12
思考题
后燃法和二次空气法及热反应器为什么常用 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放后处理中?
三元催化转换器主要是对汽油机有害排放中 的什么有害排放物进行处理?其常用的贵金 属有哪些?
13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五、汽油机稀燃催化剂 NOx吸附还原型三元催化剂。 活性成分:贵金属和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 在氧化气氛,在催化作用下,NO和O2反应生成 NO2,并以硝酸盐(NO3)的形式被吸附在碱土金属 表面。 在还原气氛,作为还原剂的HC、CO和H2与从碱土 金属表现析出的NO2反应,生成CO2、H2O和N2, 同时使碱土金属得到再生。
24
25
26
空燃比特性
28
29
30
31
32
撞击
拦截
扩散
33
34
35
36
37
38
三效催化净化技术(TWC)
主要使用贵金属+陶瓷载体, Pt, Rd, Pd 寿命要求80000-160000km, 防中毒很关键!
曲轴箱(crankcase)排放控制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14
第二节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1、氧化催化转化器——用于降低SOF(可溶性有 机物)、HC和CO。 2、微粒捕集器——用于降低PM排放。 3、NOx还原催化转化器——用于降低NOx排放。
15
第二节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一、氧化催化转化器
欧洲和德国的一些柴油轿车上得到应用,但美、日等应 用不普遍。
42
讨论3: 控制技术
目前最主流的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组合是什 么?
三效催化技术有哪几个关键? 车用汽油哪些指标对排放最重要?
----------------更新的标准导致更新的技 术
Oxidation catalyst
Particulate Trap
Section 4 Advanced Technology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车用燃料和排放
20
思考题
目前内燃机的代用燃料如CNG、LPG、甲醇、 乙醇、二甲醚等对内燃机的排放有何影响?
稀燃汽油机如何使用催化转换器进行对有害 排放的转化?
非排气污染物的净化是如何进行的?
21
催化反应过程
22
23
四、四效催化转换器
同时除去CO、HC、PM和NOx。
17
第三节 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一、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 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活性碳灌式油蒸汽吸附装置
18
第四节 车用燃料和排放
一、燃料成分对内燃机排放的影响 二、石油燃料的改善 三、代用燃料与排放
1、天然气 2、液化石油气 3、醇类燃料
19
总结
3、还原催化转化系(二元催化转化系)
9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4、三元催化转化系
10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五)催化反应器的匹配
1、与发动机特性的匹配; 2、与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匹配; 3、与进排气系统的匹配; 4、与燃料、润滑油的匹配; 5、与整车设计的匹配。
11
小结
一、二次空气喷射 二、后燃法 三、热反应器 四、催化转换器
第六章 内燃机机外净化技术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车用燃料和排放
1
排气后处理技术
热
催
反
化
应
转
器
换
器
微
吸
粒
附
捕
净
集
化
器
技
术
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燃油蒸发控制装置
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
2
第一节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一、二次空气喷射
目的:将新鲜空气喷射到排气门附近,进一步燃烧HC和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