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设备 第十三章 空气调节
建筑设备 第十三章 空气调节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的控制内容 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压力、洁净度、成分、噪 声等。 这些参数的干扰源: 1、室外气温变化、太阳辐射通过围护结构对室温的 影响及外部空气带入室内的有害物;
2、内部空间的人员、设备与工艺过程产生的热、湿
与有害物;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的任务
采用人工的方法消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补充不足 的热量与湿量,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并保证内部空间有
三、空调设备容量概算法
单位建筑面积或单位空调面积估算。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四、风量计算
(一)送风量的确定
风量大小决定送、回风管的断面大小。
风量大小取决于空调负荷与送回风的温差。 风量大小还需满足一定的换气次数。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四、风量计算
(二)新风量的确定
补偿排风; 保持房间正压; 室内人员每人不小于30m³ /h的新风 量; 取以上三项的最大值。
3、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 4、室内设备、照明等室内热
源的散热量
5、人体的散热量 其他冷热负荷:新风、风机、水泵、水管温升等造 成的附加负荷。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二、影响空调房间的内、外扰因素
影响室内湿负荷的因素:
1、人体散湿; 2、设备散湿;
3、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散湿;
4、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
(1)空调机房的荷载:500-600kg/m³ 。 (2)机房与其他房间的隔墙24墙,机房门采用隔声门,内墙贴
吸声材料。
(3)机房门及其他通道,应考虑设备的进出可能性。 (4)机房应有非正面的外墙,一边留新风口。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组成
风机、风道、风阀;
水泵、水管、水阀。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足够的新鲜空气。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的分类
舒适性空调:创造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保证人体 舒适;
工艺性空调: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并同时满
足人的需求;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的基本手段 将室内空气送到空气处理设备中进行冷却、加热、除 湿、加湿、净化等处理,然后再送到室内。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参数的控制指标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二、影响空调房间的内、外扰因素
空调负荷的变化:
空调的热湿量在一天中是变化的。 空调系统计算热湿负荷,以确定系统的冷热源的容量。本章介 绍概算法选取冷热源。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三、空调设备容量概算法
单位建筑面积或单位空调面积估算。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6)各层空调机房最好能在同一位置上垂直成一串布置。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四、空调机房 2、空调机房的大小
(1)净化空调时,机房面积为空调面积的10%--20%。 (2)舒适性空调,5%--10%。
(3)新风机房,1%--2%。
(4)机房高度,4—6米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四、空调机房 3、空调机房的结构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空气调节的定义
采用技术手段把某种特定空间内部的空气环境控制在 一定状态下,使其满足人体舒适性或生产工艺的要求。
一、风机
输送空气的机械。离心式、轴流式和贯流式。风机的参数:
风量、全压、转速、功率和噪声。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二、管道
(一)风道
集中式系统和半集中式系统中使用。风道的尺寸对 建筑空间的使用与布置有重大影响。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一)风道 1、风道的形状与材料
形状:圆形或矩形。采用矩形较多。 材料:薄钢板涂漆、镀锌钢板、软风管、挤塑板。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六)回风口
回风口对气流组织的影响较
小,侧送方式的回风口,一般
设在送风口的下方。 回风口形式,民用建筑中
一般采用单层百叶回风口。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一、基本的空气处理手段 加热、冷却、加湿、除湿。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1、加热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二、空调系统的分类 1、按照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
1)集中式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空调机房内,
空气处理后,送入房间。 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房间处理部分或全部风量,送 至房间后经过二次处理; 3)分散式空调系统:不设集中机房,在空调房间附近设空 调机组。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五、空调机组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一、空调房间的建筑布置和热工要求
1、空调房间尽量不要靠近产生大量污染或高温高湿的房间;
要求震动小的房间,尽量不要靠近震动与噪声大的房间。
2、空调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 3、对洁净度要求较高或美观要求较高的房间,可设技术阁
楼或技术夹层;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二、空调系统的分类 2、按照空调系统的介质分类:
1)全空气系统;
2)全水系统; 3)空气-水系统; 4)制冷剂系统。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三、集中式空调系统
所有的空气处理设备都集中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空气经处理后,由风机 通过风管或风道送入各空调房间。属于典型的全空气系统。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四、空调机房 1、空调机房的位置
(1)尽量设置在负荷的中心,但不应靠近要求低噪声的房间。
(2)机房最好设置在地下室,也可以分散在各楼层上。
(3)高层建筑的集中式系统,机房宜设置在设备技术层内,以 便集中管理。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四、空调机房 1、空调机房的位置
(4)不应穿过防火分区。 (5)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每层或每几层设一个新风机房。
图4-9 空调系统示意图
根据空气在系统中风量的变化,可分为定风量系统与变风量系统。 根据空气在系统中风道的数目,可分为单风道系统与双风道系统。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四、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最常见的类型是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
集中部分的任务:空调机房集中处理新风,经风道送入室内; 分散的风机盘管:在室内处理室内空气,并排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影响因素:
送风口的形式、数量、位置、回风 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 空间的几何尺寸等。
送风方式主要有侧送、孔板送风、 散流器送风、条缝送风、喷口送风 等。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一)侧送
1、单侧上送、下回
2、单侧上送上回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一)风道 2、风道的截面积的计算
事先确定管道的经济风速。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一)风道 3、风道的布置与敷设
送回风管道需要保温。
第五节 能量输配系统
(二)水管 管材:小于或等于DN50的采用焊接钢管,大于 DN50的采用无缝钢管。
冷热水的供、回水管,均需保温。
空气调节
谢谢大家!
Thanks!
工艺性空调:空调基数加波动范围的形式; 20℃±0.1℃ 舒适性空调:
冬季:18—24℃,相对湿度30%--60%,风速≤0.2m/s。
夏季:22—28 ℃,相对湿度40%--65%,风速≤0.3m/s。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一、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被调房间、空气处理设备、冷热源、能量输配系 统四部分组成。
3、双侧外送上回风 4、双侧内送下回或 上回风; 5、中部双侧内送上 下回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一)侧送
一般层高的小面积空调房间,宜采用单侧送风; 进深较长的,宜采用双侧送风。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二)孔板送风
工作区的温度和速度比较均匀,适用于净化空调 和室温允许波动小空气流速小的空调环境。
系统的调节方式:
多挡风量调节和水量调节。
第二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四、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风机盘管系统的特点:
优点:布置灵活,个房间可单独调 节室内温度,噪音小,占地空间小。 缺点:机组分散设置,维护工作量大。由于凝水的产 生,导致系统易漏水。
风机盘管系统的应用场所:
广泛应用于宾馆、办公楼、公寓、医院等商用与民 用建筑中。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三)散流器送风
散流器是装在顶棚上的一种风口,有平送和下送两种方式。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四)喷口送风
送风速度高,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剧院、中庭等场所。
第三节 空调负荷和房间气流分布
五、气流分布方式
(五)条缝送风
可与灯具配合使用。
2、冷却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3、加湿
喷入蒸汽或水雾等。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4、除湿
固体或液体吸附剂进行除湿。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三、组合式空气处理室
第四节 空气处理设备
四、空调机房 在下列情况下,整体式空调机组应放在专用的 空调机房内:
(1)室温波动小于±1℃的系统;
(2)机组的噪声与振动对室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机组影响室内清洁或操作; (4)机组水系统的产湿量影响工艺生产过程;
4、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或有伸缩缝 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