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浅谈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资源环境
与 节能减灾
浅谈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 毛祎月
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 摘
要: 从植物园和植物专类园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植物园和专类园的功能, 强调要发挥各自在科普教育方面 植物园 植物专类园 科学普及 文章编号:1007-3973பைடு நூலகம்2010)03-099-02
的优势, 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因人施教, 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 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相似相关,但二者的概念并不完全 等同。 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是 “从事植物物种资源的收集、 比 较、 保存和育种等科学研究的园地, 还作为传播植物学知识, 并以种类丰富的植物构成美好园景供观赏游憩之用。 ” 植物专类园(Specialized garden), “园林发展到现代社会 是 产生的新名词” 虽然在历史典籍中早有雏形, , 但一直难以作 出明确定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中将其定义为:在一定范 “ 围内种植同一类观赏植物供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 地” 《植物专类园的类别和应用》 。 认为植物专类园是 “一种强 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 是“具有特定的主 , 题内容, 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 (种类、 科属、 生态习性、 观赏特 性、 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 植物搜集、 展示、 观赏 为主, 兼顾生产、 研究的植物主题园。 本文讨论的 ” “植物专类 园” 就是这种园林类型。 2 植物园及专类园的功能 2.1 向公众普及植物学知识 植物园和专类园中的植物按常一定方法分类,一般都附 有标牌, 注明植物的中文名、 拉丁学名、 科属、 原产地、 生态习 性及用途等, 标注清晰规范, 便于游人结合实物了解相关植物 知识; 有些植物园还建科普馆, 更有利于科普活动。这里可作 为配合中小学生物课、 自然课、 劳技课、 环境保护教育等相关 科开展现场教学的场所。以植物园为课堂,以园内的植物为 4 结束语 在我国多重分形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只是 对合肥市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压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从多角度说明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压呈 现多重分形特征。而且日平均气温得多重分形性比日平均气 压的要强, 对气温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近地面空气 密度减小,气压就相对较低的结论也得到了很好的说明。通 过统计物理方法,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找出日平均气 温和日平均气压的关系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从而 对我国的天气预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基金 项目:安徽省高 等学校省级自然科 学研究项目
王花相” 等都早已深入人心。植物园在造景时往往考虑这一 点, 以植物的寓意提炼主题, 或传达感情, 或营造意境, 或阐述 哲理, 引人遐想, 发人深思。 及至近现代, 植物文化有了新发展, 新增了不少具有时代 感的内容,这在植物园中也有所体现。玉渊潭公园樱花园置 石说明该园起源于日本友人赠送的国礼大山樱,点明樱花园 在国际友好中的意义;北京植物园月季园以立解说牌的形式 讲述月季 ‘和平’ 品种名的来历传递反法西斯的思想, 使人们 深感和平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源于植物但超越了植物本身, 是新时代的 “花文化” 在植物园和专类园中的体现。 植物作为有生命的材料、 作为园林设计的要素之一, 不仅 本身的姿态、 色彩、 香气、 质感等具有观赏价值, 而且在造园立 意和空间塑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当今的科普往往局限 于纯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学科上,作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的 风景园林学科,其科普常常被忽略。植物园是将科学的内涵 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的园林, 因其功能和特点, 有利于结合地形、 水体、 构筑物等要素, 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优势, 提高公众对 于风景园林的认识。 2.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植物园不仅是各种植物的展示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有力支持。植物园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 形式多样、 生动活 泼的科普教育活动传授植物学、 生态学、 园艺学和环境知识, 在植物园中, 人们感受、 亲近和了解大自然, 潜移默化中建立 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不少植物园在展示植物的同时还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 消除贫困、 食品安全、 物种入侵、 植物碳汇 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 向人们宣传保护 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 的理念, 增强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和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自 觉性。 在经历了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 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 在促进人、 自然、 社会三者和谐 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的今天, 植物园将发挥不 可替代的作用 。 3 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科普优势 以上植物园的三条功能并非植物专类园专有,而是植物 专类园与植物园共有的,但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在科普方面 确有各自的优势。植物专类园与植物园都具有园林的外貌和 科学的内涵,但二者的规模和出发点不同带来了二者侧重点 的不同。 植物园综合性较强, 以科学研究为主, 兼顾观光游览、 科学普及和科学生产, 要在广泛收集各种植物, 根据系统分类 法、 植物生态习性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类分区, 还要进行科 学研究, 植物种类丰富, 在一定地域内具有系统性、 专业性和 代表性, 有利于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全面、 系统地学习植物知识。 英国邱园、美国俄勒冈植物园等世界著名植物园以及我国西 双版纳植物园等大型植物园巨大的科研、科普作用是大家熟 知的, 植物园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也已为全社会所共知。 但正因如此, 植物园功能多样, 任务繁重, 从规划设计到 养护管理难度都较大。各大植物园对于一个城市、一定区域 意义重大, 而在社区、 学校和一些基层单位, 则可让植物专类 园发挥优势。
直观教材,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给青少年 讲解相关知识; 植物园可依托其优势举办各种知识展览、 主题 科普游园等活动, 让青少年动手实践, 亲手栽培养护植物和进 行各种实验; 同时可编写补充教材和科普资料, 开阔青少年的 视野。在这里, 多种形式的活动增长了青少年的知识, 培养了 他们认识和探究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法国科普作家协会将科普对象认定为 ‘从幼儿园童稚到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 。( 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 李忠超, , 陈红锋) 植 物园的科普对象不仅包括青少年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众, 也包括对植物不甚了解的其他行业的专家学者; 它不仅是 “行 外人士” 了解植物知识的地方, 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 接待并辅导园林、 园艺、 生物、 中医药等专业的学生专业实习。 植物专类园也是如此。独立的专类园植物种类不及综合性植 物园全面,但在某一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北京植物园 集秀园现收集竹种 10 余属 50 多种, 紫竹院公园亦有竹类 10 余属 50 余品种 40 余万株,比集秀园更有利于竹亚科植物的 学习。同时,植物专类园分门别类的展示方式也利于分类学 习植物。 2.2 向公众普及植物文化与风景园林知识 植物与文化历来息息相关, 我国更是有着历史悠久的 “花 文化” 从古到今, 。 人们不仅欣赏植物的客观形态, 也欣赏植 物中蕴含着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力量。岁寒三友” “ “四君子” “花 (KJ2007B239) 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 《随机商分形模型 理论及应用》) 。 参考文献: [1] 严绍瑾,彭永清, 张运刚.一维气温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研 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6,8(3):207-211. [2] 史凯,刘春琼, 艾南山.上海市空气质量变化的多重分形分 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9(9):60-64. [3] V.V.Anh,Y.Leung,m and Z.G.Yu,Multifractal charac terization of Hong Kong air quality data[J],Environmetrics, 2005,16:1-12.
100
99
—— 科协论坛 ・ 2010 年第 3 期 (下) ——
资源环境
与 节能减灾
植物专类园既可以独立建设, 也可以作为植物园、 社区公 园、 大中小学校园、 风景区等的园中园, 规模可以稍小, 植物种 类也不一定苛求十分全面。专类园中植物按同种、同属或同 科等亲缘关系来展示, 如梅园、 木兰园、 丁香园等; 又可按相似 的生态习性或形态特征来展示, 如岩石园、 水生花卉园等; 也 可依某个特定主题来布置, 如芳香园、 秋色叶园等; 还可按照 药用植物、 油料植物等经济用途来分类。与植物园相比, 植物 专类园更加灵活, 它建设相对容易且针对性强, 有利于 “随时 随地” 开展科普活动。当然, 专类园的设计、 施工和养护 “也要 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 既便于科学研究, 也便于科普宣传和展 示”《园林花卉应用设计》 董丽) 即使规模小也不可因小而 ( , , 陋, 而应尽量做到小而精。 专类园作为植物园的组成部分时, 它作为植物园大系统 中的单元, 以专类植物的收集、 研究和展示, 在植物园中占有 重要地位。国内外各大综合性植物园, 无不是以丰富多样的 植物专类园为支撑的。此时植物专类园以种类丰富的植物、 广阔的知识面, 完善的科普设施吸引和服务于群众。当专类 园独立于植物园, 作为综合性公园的园中园存在时, 它专攻 某一类植物, 使游人获得对某一类植物的充分了解, 在全园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一些居住小区在内部游园中设药草 园等, 小园尺度宜人, 收集的植物贴近生活, 为群众所喜闻乐 见。 4 结语 从科普教育角度看,综合性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功能相 似, 而规模、 侧重点不同。我们在科普工作中, 应因地制宜, 扬 长避短, 选择合适的植物园类型; 同时因人施教, 针对不同的 受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方可发挥植物园与植物专类 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使之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植物认知、 植物文 化传播, 服务于园林、 园艺教育, 服务于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 建设。让群众从植物园、专类园这一块块零星分布的绿色中 有所学、 有所思, 让全社会逐渐理解、 重视、 支持和参与植物保 护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是植物园与植物专类园的 科普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树勋.植物园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3]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 董丽.园林花卉应用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周道瑛.园林种植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 臧德奎,金荷仙,于东明.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J].中 国园林,2007,23(6). [7] 胡永红.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 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中国园林, 2006, (7). 22 [8] 李忠超,陈红锋.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 ——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 [ J ] .福建林业科技, 2006,33(3). [9] 许玲,陈进,李大光,廖景平.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 科普发展历程[J].科普研究, 2009,4(5). —— 科协论坛 ・ 2010 年第 3 期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