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3
展商资源是会展公司在行业内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由于会展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参展商的参展效果,大型公司在选择会展品牌时均需要对会展公司的服务和品牌进行严格考察。此外,如果参展客户连续参展,会展企业会为该类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或进行二次客户开发,进而提升参展商的参展效果。如果出展客户临时更换会展企业,将对其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五、
1
展会行业的上游环节属于为会展组织实施提供服务阶段,主体包括会展场馆租赁方以及会展配套服务机构。会展场馆是会展的载体,也是业内的竞争性资源,会展场馆出租方属于会展产业链中的关键组成,各会展组织实施机构通常会力求与会展场馆出租方签署长期的合作协议,以使其会展经营活动得到充分的保障。
会展配套服务包括展位搭建、展具租赁、票务、酒店、翻译、安保、物流、媒体及广告等,这些配套服务机构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信息和现场运营等服务支持,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由于各类配套服务机构数量庞大,相关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因此在选择配套服务机构方面,办展公司一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020年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8月
一、
1
2
二、
1
得益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展会行业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据《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发布的“2018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中国有三个展会进入“全球十大展会”。目前,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机械、电子、汽车、建筑、纺织、花卉、食品、家具等诸多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中国展览业总体发展态势趋缓,行业已经到了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阶段。
三、
从构成类型上看,我国会展行业呈现“以政府机构为主体,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多元参与”的格局。政府办展项目正积极实施服务外包,逐步转向由展览类经营公司为其承办展会。例如武汉光博会、亚欧博览会、绵阳科博会、沈阳制博会等一批政府展会项目均已开始采取服务外包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下发《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管理办法》明确了党政机关应当加快转变职能,减少举办展会活动,建立退出机制。
四、
1
展会是一项行业性和地域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明显的公众活动,同一主题展会受展馆档期、办展时间的限制在同一地区每年只能容纳举行一到两次,当公司开发了既定国家的某主题展会以后,新竞争者很难进入该领域,从而构成会展行业的市场壁垒。
2
展会项目是一个行业影响众多、人群积聚效应显著的公众活动。一个展会项目的连续举办要求组展单位能够有效地把握国内外社会公众的心理,整合包括参展商和参展观众、政府机构、境内展馆、代理合作机构和展会配套服务机构在内的会展资源,这对组展单位的组展经验、组展能力和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浙江米奥兰特商务会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注册资本10,016.4万元人民币,公司于2019年10月2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会展项目的策划、组织、运营,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自有品牌会展项目、承办政府会展项目以及境外展会代理。
2
天津振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5日,注册资本3,045.6853万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开办能源装备展览、提供数据咨询服务以及运营电子商务三大业务板块。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3,547个,同比下降6.5%;展览总面积为13,0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从举办的所有规模展览来看,2019年中小规模展览数量居多,中大规模展览数量实现稳步增长。其中,1万-3万平方米规模展览共举办1,677个,占全部规模展览数量的47.3%;3万-5万平方米规模展览共举办757个,占全部规模展览数量的21.3%;1万平方米以下及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展览数量均偏少,分别为303个及257个。
民营类办展企业数量较多,这类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竞争力弱,展览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且相对分散,目前国内知名民营展会品牌较少。中外合资会展企业的设立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国际会展企业收购中国展会项目以及联合国内相关机构成立合资企业运营展会。这些中外合资会展企业品牌大、发展较快,现已成为国内展览行业的重要力量
1
(
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融合发展,也将成为推动展览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近两年,会展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自媒体蓬勃发展,会展业也顺应形势开始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展览资讯并与客户开展互动交流。展会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使用率大幅增长,公众号、专业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得到普遍应用。
2
(
综合与细分是开办展会内容的两种思路。从展览业的发展看,展会的内容从综合到细分,是展览业发育成熟并迈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欧美展览大国已经开始细分行业之后的“再细分”,展览内容极具专业性,使客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的产品。在我国,由于追求展览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大而全”的展示效果,偏综合性的展会仍大量存在。近几年,许多综合性展会开始将内容细分成特定主题的展览,专业化办展的趋势日益突出。未来国内展会很可能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对内容进行更合理、更专业的细分,许多大型展览会将分化为规模更小、专业性更强的展览会。
此外,“互联网+”作为推动会展业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将对传统会展业形成具有变革意义的冲击和倒逼,刺激会展商业模式主动调整,变革服务边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再造产业链条,重构产业格局。
(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实现品牌化发展是国内会展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一批初具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的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但与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及品牌展会相比,其品牌知名度仍存在差距。品牌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区域办展分布情况来看,华东地区稳居第一,而各区域办展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19年华东地区共举办展览1,409个,在全国经贸类展览数量中占比39.72%;其次是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别举办展览570个和544个,占比分别为16.07%和15.34%;华中和西南地区分别举办展览327个和258个,占比分别为9.22%和7.27%;举办展览最少的区域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别为257个和182个,占比分别为7.25%和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