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文秘1201班-郭连英第一章会展行业概述1.1 会展业相关介绍1.1.1 会展业的定义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
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
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的统称。
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1.1.2 会展业的作用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会展孕育巨大商机,具有联系和交易功能。
会展的联系沟通作用非常明显:联系量大、联系面广、联系效果好,因此会展可以向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
通常在短短几天有限的会展期间,参展商往往可以接触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大部分客户,可能比登门拜访等其他常规方式一年甚至几年所接触的客户还多。
展会参加者在专业展会上可以接触到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本领域专家、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供应者、代理商、用户等与己相关的各种角色的人,其中不乏决策人物、关键人物,形成的人际联系质量高。
会展的环境氛围典雅,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交流。
通过商品或科技成果的会展,使供需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和需求,再加上可以通过实物观看,迅速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商务合同,因此会展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
在新加坡举行的“2004年亚洲航空展”,单是公布的部分交易额就达到了35.2亿美元。
二、整合营销功能会展作为企业之间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在发达国家,会展营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
在会展上,生产商、批发商和分销商汇聚一堂,进行交流、贸易,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信息市场。
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
企业与顾客可以直接沟通,得到及时反馈。
企业可以收集有关竞争者、新老顾客的信息,企业能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构成决策依据。
会展具备了其他营销工具的相关属性:作为广告工具,会展媒介将信息针对性地传送给特定用户观众;作为促销工具,会展刺激公众的消费和购买欲望;作为直销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将展品销给观众;作为公共关系,会展具有提升形象的功能。
会展营销成本低。
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通过推销员推销、广告、公关等手段的一般营销渠道找到一个客户,平均成本219英镑;通过会展寻找一个客户,平均成本35英镑,仅为前者的1/6。
三、调节供需功能展览会可以视为信息市场,信息得以交换,企业参展产品的信息实为市场信息,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源。
信息市场是经济运行循环过程的轴心,会展信息市场反映信息交换中供求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它连接市场信息供应方、市场信息用户、市场信息资源应用等重要生产力要素,促进各类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效地刺激需求,调节供给。
1.刺激需求会展提供新产品示范的平台,通过参展的产品或科技成果的展示,广大消费者可以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消费品和相关信息,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因此会展可以培养新的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调节供给会展活动能为产品供给者提供展示产品性能的机会,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测算市场供给方面的竞争态势,为企业的市场供给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有效供给增长。
会展活动能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俗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了解,消除沟通障碍,扩大共识,为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民族、跨环节的流通创造条件,有利于供给实现和供给创造。
第二章中国会展行业发展2.1 中国会展业发展整体状况2.1.1 中国会展业历史沿革我国会展的产生迟于欧洲,但与欧洲会展一样源于集市,并以集市为主要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旧中国举办过几次具有一定规模、并有现代特征的博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例如北京的“劝工陈列所”、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海的“中华国货展览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就是当时召开展览会留下的印迹。
抗战时期,也曾举办过许多展览会,目的基本是显示成就、鼓舞士气、促进经济发展、抵抗日本的侵略,这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流通领域的作用并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贸易展览在国内经济中失去存在、发展的土壤,只有个别展览会是贸易性质的,例如广交会。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展览活动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
近几年来,会展行业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
目前,我国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地产等行业,使之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2.1.2 现代会展业的特征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
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
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
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
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
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
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
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
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
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
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第三章中国会展行业的综合分析3.1 中国会展业存在问题分析3.1.1 我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中国会展业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有多种因素将对中国会展业形成影响和制约。
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的形成。
中国会展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会展经营者在以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的依托,行政条块对会展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会展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长足发展,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会展业在经历了粗放式的大跨步之后,正面临着“名角”不足、“舞台”利用不充分的压力。
中国会展业尽快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会展业是中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
有外国专家提出国际展览业重心“东移”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的观点,即从西方发达地区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中心正从东南亚的新加坡向中国转移。
今后,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来分析,中国会展业都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3.2 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3.2.1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思路根据国家权威经济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未来的十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产业当中,会展产业位列其中,深入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会展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当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支持我国会展业呈现美好前景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会展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中国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是经济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和地区。
经济开放性和国际化是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将带动会展业务大幅增加。
外国资本的进入可以为我们带来国外成熟的办展理念、丰富办展经验、先进的办展技术和知名会展品牌,推动我国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和集团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将使我们获得一次利用外国资本品牌项目管理技术追赶会展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中国可以成为东亚的世界性的会展大国和会展强国。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市场两大因素。
我国的机床展、电信展、纺织机械展、印刷展、冶金展、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会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跻身于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先进行列,依靠的都是我国相关制造业整体提高这一产业背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