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赏析 优质课件
(4)作者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型,我对此 无法再抱一 怀疑而只能相信时,我将怀着一腔 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 术的名义”。作者怒从何来?为什么说用艺术 名义否定?
因为在作者看来,维纳斯因失去双 臂残缺才获得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一旦 原形出现,由残缺而产生的美感便丧失 殆尽。其艺术性便大打折扣,那将令人 恼火。
(5)“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 ‘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 充分的‘有’,那怕它是 何等的精妙绝
伦。”这句话中为什么说“有”是受限
制的、双不臂充的分“的无?”反而能在人们的想
象之中,产生出“无数”、“无 穷”;而双臂的“有”即使再精妙, 也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制约了人们 的想象力。可见,没有艺术表现上 的“虚”的作品是不完美的。
课堂训练
给下列语句重新排序
(1) 失去双臂 (2) 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的生命 之梦 (3) 包孕着无尽梦幻 (4) 无比神妙的整体美 (5) 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 某 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6) 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7) 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手臂 (8) 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9) 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10) 奏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6)“她为了自己的丽姿,无 意识地隐藏了那条玉臂,为了漂 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 久更久的年代”,怎样理解?
(7)课文隔行为标志把作品分 成三部分,这三部分之间有什么 联系?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维纳斯因残缺双臂,反而获得了 无比神妙的整体美,成为不朽的杰作。
第二部分:复原维纳斯的想法是荒谬的,那 将破坏“丧失”的美感。
1820年在米洛斯岛上,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 翻挖菜地时发现一个神龛,里面有个半裸美女的雕 像。尤尔赫斯非常惊奇,但并不知道是维纳斯的雕 像,便把它搬到家里。这时有两个法国海员刚巧来 到该岛考察水文。他们看到这个雕像,但没有购买。 几天后,他们的船到了伊斯坦布尔,在应邀到法国 大使馆赴宴期间,讲起了尤尔赫斯的发现。法国驻 土耳其大使立刻派大使馆秘书马采留斯前去收买。 然而这期间,尤尔赫斯已把雕像廉价卖给了当地的 一位神甫。
思 想 者
法 罗 丹
沉 思
( 法 。 罗 丹 )
大 卫
(
米 开 朗 基 罗
)
《带弦的翼》
(1956)
英 。 赫 普 沃 斯
)
这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作品。 造型如鸟儿张开翅膀,轻盈 而引人遐思。中间牵拉的线 造成了一种奇异的空间韵律, 充当了实体向空间过渡的中 介。
维纳斯,这个令人神思遐飞的名字,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她神秘地失去 双臂,可她的美更加使人倾倒。她作为 法国罗浮宫的首席珍宝,吸引了多少流 连的脚步、深情的凝眸。亲往罗浮宫尚 须时日,今天,我们不妨先随清冈卓行 一道品读“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一 次美的巡行。
第三部分:手臂是最能牵动人的情思的,维 纳斯丧失手臂,恰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作 品艺术价值的提升是有条件的)。
本文思路
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指出复原维 纳斯设想的荒谬性同时,强调了观 点。最后荡开笔去,指出维纳斯缺 少手臂是恰倒好处地提升了作品的 艺术价值,再次深化了主题。三个 层次之间内在联系紧密,都统一在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上。
一百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维纳斯雕像断臂之 前的形象。后来在旧档案稿中发现了杜蒙.居维尔的 回忆录,它记述了居维尔最初在伊奥尔科斯家里看
到的完整雕像: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襟,左臂 上伸过头,握着一个苹果,双耳还悬有耳环……然 而至今无人能将此雕像复原。
(2)“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 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 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中“普 遍”“特殊”怎么理解?
研究探讨之法
初读作品,可以大体感知其意; 再钻研,则会感到有些句子似懂非懂。 应先画出疑难语句。解决疑难的关键, 是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这样,就 会觉得作品中的观点说来说去无非就那 么一点,并不复杂深奥,抓住了基本观 点,种种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提出疑难问题
(1)“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 系的某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其中 “某些东西”指什么?为什么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
如果维纳斯双臂完好,那是定型的, 一览无遗。而手臂残缺,在人们的想象 只可能出现无数双手。定型的状态称为 “特殊”,不定的形态称为“普遍“。 具有普遍性的,因而是完整的,维纳斯 失去双臂,在艺术效果上倒是质的飞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作者为什么认为断臂维纳斯 比原型美?
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和她的原 形是两件作品,二者有着质的 不同。正是后者那双臂的 “无”,才给人留下了不尽的 想象空间,所达到的虚实相生 的效果是难以超越的。
神甫又打算把它献给君士坦丁总督的翻译员。
正当神甫准备把雕像装船启运时,马采留斯刚巧赶
到。马采留斯向神甫交涉出让,被神甫断然拒绝。
于是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在混战中,维纳斯雕像
被抛在泥泞里,双臂被摔断了。官司打到米洛斯当
局,米洛斯当局以8000银币的索价将雕像卖给了法
国人。现在该雕像收藏在法国罗浮宫。
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的命运,维纳斯丧失双臂而 生成的神秘美感与创作者毫无关系,正是这种神奇 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
罗浮宫
维纳斯为何失去双臂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和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 中的阿佛洛狄忒 。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时,希腊著名 的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 用大理石雕成了这一艺术珍品,但后来散失了。
罗浮宫
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之法
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
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 幅是水;齐白石画一枯枝,站立一只鸟, 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 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 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汤贻汾《 画鉴析览》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 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 实相生法。”
米洛斯的维纳斯
(日)清冈卓行
维纳斯 失去双臂 (遗忘、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