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标记编号儿童保健手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家庭住址个人基本信息手册中“个人基本信息”由家长填写(医生可协助),“新生儿访视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由医生填写母亲姓名父亲姓名联系电话出生地点:医院家中其他出生孕周:周出生体重:克单/双/多胎母亲妊娠期患病疾病情况: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其他分娩方式:自然产阴道手术产(胎吸/产钳)剖宫产出生时特殊情况:窒息产伤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筛查: 1、正常 2、异常 3、未筛查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G6PD 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听力筛查: 1、通过 2、未通过 3、未筛查过敏史:药物:食物:其他:家族病史:儿童传染性疾病记录(请在相应的“□”上画“”,并注明发病日期。
)□水痘□腮腺炎□风疹□麻疹□其它目录0~6岁儿童保健服务流程新生儿访视记录儿童健康体检流程0~3岁儿童心智发育进程记录辅食添加记录智能检查记录0~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0~3岁儿童体格生长监测图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高危儿童管理记录诊疗记录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表1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2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表3 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表4 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新生儿疾病筛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婴幼儿喂养亲子游戏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检查单粘贴处0~6岁儿童保健服务流程访视机构: 电话:下次随访时间:年月日下次随访地点0-3岁儿童心智发育进程记录辅食添加记录智能检查记录0-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二)注:高危儿童管理范围:(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3)中重度营养不良(4)缺铁性贫血(5)活动期佝偻病(6)单纯性肥胖(7)先心病。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表1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表2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表3 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表4 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对防止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
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并吃足6次奶后采集足跟末梢血制成滤纸血斑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在48小时后运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些技术都是客观、敏感的方法。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体格、心理行为和社会能力的发育。
体格发育是通常所指的身高、体重、头围和营养状况等;心理行为发育包括心理、动作、行为、情感、认知、语言等方面;社会能力发育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自信心、责任心、主动性、创造力等,社会能力将决定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表现和作为。
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内涵。
在育儿过程中,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发育的,共同影响到儿童的未来发展。
父母面对孩子的快速成长,要树立一个综合全面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应该关注孩子发育的各个方面。
不但要注重孩子的体格发育、运动能力发育、语言能力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情感、认知以及社会能力的发育,以保障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婴幼儿喂养一、婴儿期喂养(一)纯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不需要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从6个月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的方法(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kg~14kg),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出生低体重儿、巨大儿和剖腹产、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妊娠期妇女需增加能量200-300 kcal/日 (+15%)。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
吸吮是主要的条件刺激,婴儿出生后第一次吸吮的时间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产后1小时内帮助婴儿很快找到母亲的乳房,实现第一次吸吮。
如错过警觉关键期而新生儿进入睡眠,则可能延迟婴儿的第一次吸吮。
(3)促进乳汁分泌按需哺乳: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每日频繁吸吮使乳头得到多次刺激,可使乳汁分泌增加。
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乳房按摩:哺乳前湿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循环血流量和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增加能量500 kcal/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每次哺乳时,应唤起婴儿的最佳进奶状态,如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
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哺乳前,母亲可用干净手指帮助婴儿口张大含住乳头和乳晕,婴儿下唇应朝外突出、下颌接触乳房为正确的“乳房喂养”。
婴儿的嘴和乳头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才更容易吞咽。
2、母亲外出时的母乳喂养母亲外出或上班后,应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时挤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母乳喂养过程中如乳汁过多,也可用吸奶器吸出存放至特备的“乳袋”中。
母乳挤出后,应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温度下母乳存放时间可参考下表,母乳食用前用温水加热至40℃左右即可喂哺。
母乳存放时间和温度场所和温度存放参考时间储存于25℃的室温4小时存储于15℃的冰盒内24小时储存于4℃冰箱内48小时储存于4℃冰箱内(经常开关冰箱门)24小时冷冻室温度保持在-5℃到-15℃3-4个月3、断离母乳断离母乳的时间可根据母亲和婴儿的健康状况决定,如有条件可继续哺乳至2岁。
应采用配方奶逐渐替代母乳喂哺次数的方法(代授法)断离母乳,不宜骤然断离母乳。
6-12个月龄婴儿应维持奶量800ml/日,1岁以后应维持奶量至少500ml/日。
(二)婴儿食物转换婴儿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且一般产后6个月乳母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自然逐渐下降,需要经历由出生时的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喂养向成人固体食物逐渐转换的过渡时期)。
婴儿期若断离母乳,仍需维持婴儿总奶量约800 ml/日。
3-4个月龄后逐渐定时哺乳、4-6月龄逐渐断夜间奶可帮助婴儿顺利进行食物转换和将来断离母乳。
食物转换原则1、月龄开始食物转换的月龄多为4-6个月。
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 ml/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消化能力已可接受其它食物。
2、种类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 作为婴儿期第一阶段食物。
最好的第一阶段为强化铁的米粉,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的味觉。
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应用勺喂养,帮助训练吞咽功能。
7-8月龄后逐渐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蛋类、鱼类、肉类和豆制品。
引入的食物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和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二、幼儿每日平衡膳食13岁幼儿每日平衡膳食动、植物油2025g;一个蛋;鱼虾肉、瘦畜禽肉等50g;蔬菜类150200g;水果类100150g;谷类100150g;配方奶500ml。
三、学龄前儿童每日平衡膳食3-6岁儿童每日平衡膳食动、植物油每日25-30g;牛奶及奶制品每日500 ml;豆类及豆制品每日50g;动物性食品每日80100g;蛋类每日1个。
蔬菜类每日200250g;水果类每日100-150g。
●谷类每日150-200g。
亲子游戏哪些孩子是“高危儿”高危儿是指由于存在某些高危因素,而导致有脑损伤潜在危险的孩子。
所以从一出生就需加倍呵护,定期随访监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保障孩子健康发展。
以下为常见高危因素:1、母亲为>35岁的产妇、妊娠早期宫内感染、各种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曾经生育过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患儿。
2、出生时有异常情况如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及多胎等。
3、新生儿期患有严重感染、低血糖、颅内出血、严重新生儿黄疸等。
高危儿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等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因此,要早期识别高危儿,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干预越早,宝宝恢复越快,越接近健康水平。
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高危儿”家长发现小儿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疗保健机构检查: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3、3个月不能抬头;4、4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7、7个月不能发ba、ma音;8、8个月不能独坐;9、头和手频繁抖动;10、视、听反应差。
检查单粘贴处检查单粘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