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之我1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之我1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作文起步相当重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一说作文,大家都觉得难。

如何有效的实行习作教学,一直困扰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写作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我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作文难写。

经过一年的三年级习作教学,我觉得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孩子们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

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一、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总结: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

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做什么事感兴趣才会集中精力,想方设法的把事做好.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要说,不吐不痛快.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充满快乐和自信。

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1、多鼓励、少批评。

经常表扬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上好作文讲评课。

在课堂上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与学生一同欣赏文章精彩之处,找出存有的不足,大家共同商讨修改意见,让文章精益求精,让学生体会成功,享受作文的乐趣.在学习园地中定期张贴学生习作供大家欣赏.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

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

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

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

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写得好、有进步的,实行表扬。

哪怕仅仅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用得恰当,都予以表扬。

二、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学生作文时就无法下笔。

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

我告诉学生,只要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

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能够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协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养鸡喂鸭、种菜锄草、洗衣煮饭、协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

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一件事》这类作文的好素材。

学生听后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学生体会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后,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了。

2、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积累生活仅仅为作文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则是构成作文的重要元素。

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1)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交谈,语言表达规范化。

(2)积累优美语言。

凡是课本上的优美语言,我都要求学生熟读。

课外读物上的好词好句好段,我鼓励孩子们摘抄在采集本上。

(3)经常展开讲故事比赛。

这些故事能够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也能够是从书上看到的和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展开讲故事比赛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三、注重习作指导,让学生容易写1.让学生顺利“入门”对照《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

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

再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从眼睛、耳朵开始的,然后借助手中的笔来完成。

让学生明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下来就是习作。

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

( 2)、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应多带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米”.让学生注重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细心观察才能写出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文章.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还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以便作文时有条不紊.比如说观察一个人能够从上到下,观察一处景色能够由远到近.也能够由近到远.同时能够让学生写观察记录,积累习作素材,才能厚积薄发.(3)、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写过程和体会,使他们创作资源源源持续.活动是作文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亲自经历,才能写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文章.拔河,踢毽子,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知识竞赛,故事会,歌舞晚会,放风筝等活动组织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它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够感受活动气氛,体验活动情境.学生作文时就会写出真实感受.( 4)、从听说读到写,循序渐进.(1)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读一些优秀作文选,读一些报刊杂志,读一些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摘抄经典词句,积累词语佳句.学着专心倾听别人的故事,学会从别人嘴里积累素材.(2)每次作文,老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达然后在整理材料,习作成文. (3)能够让学生在熟读例文的基础上,从模仿开始,写自己读后的记忆.也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读过的文章.写作文时多用一些课文中的句子,以后再逐步放手,独立作文.( 5)、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使用生动的联想。

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很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展开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生看了很多童话故事,就喜欢任意想象.我们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根据现实想象出一些虽然没有发生,却可能出现的真实情况.( 6)指导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多练习.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抓住一切能让学生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训练说话,写话.引导他们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习他们的写作顺序,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习有方法,却非固定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习作评语要多维度、立体化,新课程标准给评价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这样表述的:评价的目的不但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水准,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度强调评价中的选拔功能。

所以,对于学生习作的评价,我们应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评价要有激励性。

对于刚刚涉足写作的孩子来说,充满善意的激励能让他们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对作文充满信心。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第一篇习作,要让他们看到自已已经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让他们看到自己还存有哪些问题。

作者对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作文的评价是,只要格式准确均可得“优”,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多么愉快的事情,他们也更积极地写作。

2、评价要有动态性。

学生习作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对于学生习作的准备阶段,我们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比方说“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想得真周到!”“老师相信,这些东西一定会在你的习作中体现出来的!”等等。

在习作的过程中,更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激励。

如“你这样写别人一看就明白。

”“你的特点抓得很准!”在习作完成之时,不但要给予准确的评价,同时还能够指出一些小问题,把修改的机会留给学生,实行“延时评价”等。

3、评价要有多元性。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评价人不能仅仅限于老师,有时可让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这种集多方智慧为一体的评价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协助的。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如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水平方面等等。

总来说之,要用一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全面促动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

评价学生作文以鼓励为主,放眼长远,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习作性趣.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过高,又是字数,又是思想,又是生动,又是格式.那样学生会被吓倒.五、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写文章要一气呵成,而改文章要隔日再改.写的时候思绪畅通一旦中断,灵感稍纵即逝,很难找到当时的那种感觉.改的时候,需要调整思路,换个角度去思考,所以最好隔日再改.1.自我修改:(1) 反复朗读。

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2)默读分析。

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1)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实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

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能够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2)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

因为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所以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3.教师阅读,给出修改提示。

(1).符号批示法。

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实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

我将学生的作文实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

针对学生习作存有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4.让学生二次作文,即在批改后再次抄写。

习作教学是一项科学、复杂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随意和盲目。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让每一个学生爱上作文、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话无疑在提醒我们:在学生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教师要以百倍的热情、科学的理念、准确的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协助,让他们走好第一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