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文化》作业1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而,康熙六年(1667)普通以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体经历了元末明初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节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本,拟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
因而,普通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
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5月,随着江南地区所有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两个行署行使省权力,但比省规格要小。
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
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
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
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区文化就是一定地区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各种文化现象。
地区文化具备历史性、地区性和独特性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备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最有影响力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集大成者。
老子思想集中体当前所著《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日后道教奉为典型,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新文化运动内容集中体现为倡导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详细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倡导民主,反对专制、独裁;倡导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普通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本上形成一种区域文化,具备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思想集中体当前所著《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日后道教奉为典型,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档南方地区,她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流派,其中徽州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创造、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理学家群和鲜明学派特性,对12世纪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5-1923年),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针对内忧外患时局发起以反对封建文化为重要内容,旨在打破封建主义束缚,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解放运动。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标语。
新文化运动内容集中体现为倡导新文化,颠覆旧文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安徽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普通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区域文化带。
淮河文化圈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由于淮河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本上形成一种区域文化,具备兼容性和过渡性特点。
皖江文化圈普通是指从远古到当前皖江地区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其范畴大体接近于当前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都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3)皖江文化具备水文化特点(4)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浮现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区文化中最成熟、最具备代表性、最典型地区文化。
徽州文化重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备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儒学文化。
2、老子哲学中“道”内涵涉及哪些方面?作为老子哲学体系核心“道”内涵重要体当前如下几种方面:第一,道是真实存在,道是物,却是浑然一体之物。
“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尽管它存在是恍惚,但却是真实可信。
第二,道是万物主线。
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所言“道生一”,既有指万物形成之前状态,也表达道成为万物得以统一原则,有了这样状态和原则,分化为天、地,并通过阴阳变化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
第三,道是万物运动规律。
万物生长衰亡,皆由道支配,尽管道作为规律并非故意识、有目主宰,但万物存在和发展又莫不遵循一定规律和法则,这就是“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3、如何对的看待庄子人生哲学?庄子人生哲学是对人生抱负境界和实践办法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核心某些。
庄子以为,人之因此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限制,用庄子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
真正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托,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挣脱自己肉体和精神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
庄子在对生命短暂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积极必定,并强烈但愿从这种人生主线困境中超脱出来。
庄子人生抱负,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绝对精神自由,其最基本人生实践就是个人修养。
庄子以为恬淡无欲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精神境界基本,一种恬淡去欲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束缚。
与庄子人生抱负相相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体现为自我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她对于世俗生活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种沉沦时代,庄子深刻理解并怜悯时代痛苦,因而,如何从怜悯世人苦难与罪恶精神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她思想核心内容。
庄子取法老子“道”和“无为”,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因此只能作精神上无为和逍遥,在虚静心灵世界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
4、为什么朱熹被看作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作为二程嫡传弟子,继承程颢、程颐天理论思想,同步吸取了周敦颐关于太极学说和张载关于气理论,朱熹将这三者糅合在一起,并综合北宋理学诸家学说,建立起庞大哲学体系,将老式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哲理化高度,成为理学思想集大成者。
她在前人基本上构建了一种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涉及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老式文化?一、进一步挖掘安徽老式文化资源文化传承和延续是建设安徽文化基本和依托。
作为中华老式文化构成某些安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发展演变,通过了历代文化选取与组合,有着非常深厚沉淀与累积。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安徽文化史上,不但涌现了象老子、庄子、桓谭、朱熹、戴震这样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这样大政治家,象“三曹”、稽康、梅尧臣、张孝祥、方苞、吴敬梓这样大文学家,并且也涌现了象华佗、王藩、方以智、梅文鼎等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知名人物,以及许多在经济开发中作出卓越成绩历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和摸索杰出人物。
她们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成果,构成了安徽老式文化丰富内涵,她们就象一座座丰饶矿藏同样,只有对之进行进一步挖掘和筛选,才干继承和发扬她。
二、弘扬和发展安徽老式文化中积极因素,克服悲观不利因素与整个中华老式文化同样,安徽文化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备积极性与悲观性两方面不同影响。
如安徽文化老式中重教兴学风尚,安徽文化中兼容并包精神,安徽文化中开拓创新精神,徽商讲求信义和道义儒商精神,这些对增进安徽经济发展均有着明显积极作用,是值得咱们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和光大。
而安徽老式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重功名轻经济、重经验轻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悲观出世思想等某些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则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是咱们要努力克服和消除。
三、借鉴吸取外来文化发展新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每个文化体系得以发展重要条件。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当今世界,更需要不断学习、吸取人类文明发展一切先进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才干使自己获得繁华与进步。
安徽文化有着借鉴、吸取外来文化并融会贯通加以发展优良老式,道家文化、朱子理学都是在借鉴吸取基本上产生,安徽文化当代化,仅靠自身积极因素是难以达到目的,必要借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结合自己实际加以创新、发展,建设新安徽文化。
四、努力构建安徽文化时代精神安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个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区域文化,它们为安徽文化建设提供了极为充裕条件和基本。
但由于三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同内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内在凝聚力和合力显得局限性,难以形成统一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
文化是一种表面现象,隐藏在文化背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实质性内涵。
对于地处内陆而又包括三个区域文化安徽来说,构建统一当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与必须。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安徽决策者和领导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进取精神、自强精神、团结精神、开放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黄山松”精神作为安徽文化精神。
以黄山松作为安徽文化精神形象标志,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这个文化精神地区和历史鲜明与特色,也显示了它壮丽与豪迈,这对于树立安徽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安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动力,均有一定积极作用。
五、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激活功能,运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政治经济文化性与文化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明显特性。
一种文化可以在各种层面上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经济功能日益为人们所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