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课件
14
三 临床表现
鼠疫的预防和
15
1、鼠疫的潜伏期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 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潜伏期长短 与感染细菌数量多少、感染的菌株毒力强弱、 感染途径、病型、以及被感染者是否经过免 疫接种及个体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鼠疫的预防和
16
2、一般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 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 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
鼠疫的预防和
2
(1)显微镜检 查
典型的鼠疫菌
呈两端钝圆、两
极浓染的椭圆型 小杆菌,长约
1.0~2.0微米, 宽0.5~0.7微米。 有荚膜、无鞭毛、
无芽孢,对苯胺
染色易着色,革 兰氏染色阴性。
鼠疫的预防和
3
鼠疫的预防和
4
(2)培养 特性:于 28℃培养 24-48小时, 肉眼可见
菌落形成, 直径0.10.2mm,中 央突出,半 透明淡灰 色小菌落.
根据鼠疫菌的毒力强弱,侵入机体的部位及感染 途径,以及病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的不同,病原 体在机体内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临床上一般将鼠 疫病分为下列几型:
(1)腺鼠疫;(2)肺鼠疫;(3)败血 型鼠疫;(4)皮肤型鼠疫;(5)肠鼠疫; (6)眼鼠疫;(7)脑膜炎型鼠疫;(8) 扁桃体鼠疫;(9)轻型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5
(3)噬菌体裂 解试验 :菌 带中间无鼠 疫菌生长, 噬菌带边缘 在显微镜下 有被子侵蚀源自的斑纹.鼠疫的预防和6
(4)动物试验: 动物试验在鼠疫细菌学检验中有2种目的
一是被检材料含菌量少或材料比较腐败,培 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时;
另一种是目的菌株已经分离出来,为了实验 该菌株的病原性和病理变化,或者为增强菌 株的毒力,而作动物试验。
21
黄鼠鼠疫疫源地病型(内蒙1949-1959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皮肤型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22
家鼠鼠疫疫源地(云南1950-1955)
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 博每分钟120次以上。血压下降,多在80~90/ 45~50mmHg范围。
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症状,意识不清,昏睡, 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苍白,
有时甚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
及球结膜充血,鼠出疫现的所谓预的防鼠和疫颜貌。
17
3、鼠疫的临床分型
鼠疫的预防和
7
(5)鼠疫菌抵抗力
a 温度:加热50~60℃时, 一小时死亡, 70~80℃时,10分钟死亡,100℃时,1分钟死亡;
b消毒液:0.1%升汞中数秒钟即死,3~5% 来苏尔液和3%石碳酸3~5分钟可杀死,纯酒精中 4分钟杀死。
c 物理因纯素: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零 下30~40℃时仍可能生存,在冰冻的尸体中可存 活1年以上。
1、媒介昆虫的叮咬:染疫的昆虫(蚤、蜱、虱等)的 叮咬, 特别是染疫栓塞蚤的反吐作用是鼠疫菌侵入 机体的主要途径。
2、皮肤伤口的直接侵入:由于皮肤上经常有些微伤 口, 当人们剥食染疫动物或洗涤鼠疫尸体、处理排 泄物时,大量的鼠疫菌可由伤口侵入,造成感染, 一次侵入菌量就比蚤的叮咬要多得多。有的病例则 是由染疫的猫或狗咬伤所致。
”无症状鼠疫“或称隐性感染者
鼠疫的预防和
18
最常见的是腺鼠疫,其次是肺鼠疫,
这两型鼠疫最有实际意义
鼠疫的预防和
19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20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肺鼠疫。如果大量鼠疫菌直接侵入血循环,顺血行引起全 身感染,在各脏器官及组织内形成多发性感染病灶,则成 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13
二病理变化:
死于鼠疫的尸体,
最突出的病理变化 是引起心、肝、脾、 肺重度充血、出血、 渗出和坏死。
由于鼠疫菌毒素 的作用,常呈脂肪 性变和蛋白性变。
鼠疫的预防和
鼠疫的预防和
8
(二)发病机理 鼠疫菌侵入机体的门户有二
经皮肤侵入
经粘膜侵入
鼠疫的预防和
9
侵入经粘膜侵 入方式
媒介昆虫的叮咬 皮肤伤口的直接侵入 呼吸道粘膜侵入
胃肠道粘膜侵入
鼠疫的预防和
10
感染机制:鼠疫菌侵入机体的门户有二。一是经皮 肤侵入,另一个途径是经粘膜侵入。侵入的方式是 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方式:
鼠疫的预防和
11
3、呼吸道侵入:肺鼠疫的咳痰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当 咳痰形成飞沫时, 就有造成空气传播由呼吸道侵入的危
险。鼠疫菌侵入呼吸道大都侵犯支气管或肺泡,也有的可 能停留于扁桃体上形成慢性带菌。另外,飞沫也可能落入 眼结膜内,引起眼鼠疫。
4、胃肠道侵入:吃下未经煮熟的带有鼠疫菌的野生动 物肉, 而引起肠鼠疫的也屡见不鲜。在我国西北地区因
捕食染疫旱獭肉或吃了半生的染疫藏黄羊、藏系绵羊肉等 均有感染鼠疫的事例。1976年在青海进行实验性藏系绵羊 鼠疫的研究。实验中只需将鼠疫菌培养物涂布于藏系绵羊 口唇及口腔,即可感染鼠疫。
鼠疫的预防和
12
发病原理 由于蚤类的叮咬或接触疫源地动物,鼠疫菌经淋巴管侵入 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特有的急性炎症反应,称为腺鼠疫。 鼠疫菌侵入到皮肤伤口发生鼠疫性脓疱者称为皮肤鼠疫; 侵入到眼,引起眼结膜炎称为眼鼠疫;侵入到扁桃体,引起扁 桃体炎者称为扁桃体鼠疫 . 在腺肿发展过程中,鼠疫菌突破淋巴结,继之侵入血循 环,成为临床上继发性败血型鼠疫。通过血循环侵入到肺 脏,成为继发性肺鼠疫。侵入到脑部成脑膜炎型鼠疫。 如果鼠疫菌通过呼吸道直接侵入肺脏,则造成原发性
鼠疫的预防和控制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病因
鼠疫病原体--鼠疫菌,属小杆菌科,耶尔森菌 属。1894年在香港鼠疫大流时,由日本学者北 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二氏各自独立发现。北里于 1894年6月12日到达香港,6月14日解剖1例鼠疫 尸体,并在腹股沟淋巴结、血液、肺、肝和脾脏 中找到了杆菌,于7月7日报告了他所分离出来的 微生物是鼠疫病原体。耶尔森于1894年6月15日 来到香港,在此解剖尸体,并从淋巴结及脏器中 分离到鼠疫菌,并做了较准确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