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
1 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疗效 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规律2 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什么参考
A药物的疗效大小 B药物的毒性性质 C药物的安全范围D药物的给药方案 E药物的体内分布过程3 下列的哪一种药物中毒时(不论内服或注射)均应反复洗胃急救
A巴比妥类 B氯丙嗪 C吗啡 D安定(地西洋) E奋乃静
4 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B组胺和苯海拉明 C毛果坛香碱和新斯的明
D阿托品和尼可刹米 E间氢胺和异丙肾上腺素
5 下列药品中哪一种的吸收不受首过消除效应的影响
A吗啡 B普奈洛尔 C氢氯噻嗪 D利多卡因 E硝酸甘油
6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7 要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8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是可逆的 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促进药物排泄
9 肝药酶的特点是
A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很大 B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很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低、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小
10 下述哪一种表现不属于β受体兴奋效应
A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B心脏兴奋 C肾素分泌 D瞳孔散大
E脂肪分解
11 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互相作用规律及其愿理的科学 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
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
12 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3 药物学的概念是
A预防疾病的活性物质 B防治疾病的活性物质 C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
D具有防治活性的物质 E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
14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B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在精密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地互相作用
15 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客观动态规律 B药物作用的功能 C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D药物作用的强度,随着剂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
16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
17 药物的副作用是
A一种过敏反应 B因用量过大所致 C在治疗范围内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但无多大危害的作用D指毒剧药所产生的毒性 E由于病人高度敏感所致
18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
A一种过敏反应 B在使用治疗用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C因用量过大或机体对该药特别敏感所发生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
D一种遗传性生化机制异常所产生的特异反应 E指毒剧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
19 脂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通过
A主动转运吸收 B简单扩散吸收 C易化扩散吸收 D通过载体吸收 E过滤方式吸收
20 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
A药物在靶细胞或组织中的浓度 B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C药物在肝脏中的生化转化和肾脏排出 D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E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肝脏的生化转化和肾脏的再吸收与排泄
21 常用与吞下给药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硝酸甘油 C维拉帕米 D环丙沙星 E阿司匹林
22 药物的半衰期主要取决与哪个因素
A用药时间 B消除的速度 C给物的途径 D药物的用量 E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23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
A.口服B.静脉注射C.舌下含服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
24量反应是指
A.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B.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C.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
D.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E.以上说法全不对
25.肝肠循环是指
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入血被吸收的过程
B.药物从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后可被重新吸收,再经肝脏转化的过程
C.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复循环的过程
D.药物在肝脏和大肠间往复循环的过程E.以上说法全不对
26 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 B.为了使血药浓度继持高水平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D.为了延长半衰期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27 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E.以上说法均不对
(28~32题)
A药物引起的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与用药剂量无关
B等量药物引起和一般病人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效应或毒性
C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中断用药后,会出现主观上的不适
D长期用药后,产生了生理上的依赖,停药后出现了戒断症状
E长期用药后,需要逐渐增加用量才能保持药效不减
28 高敏性是
29 习惯性是
30 过敏性是
31 成瘾性是
32 耐受性是
(33~37题)
A中枢性肌肉松弛
B反射性兴奋呼吸
C外周性肌肉松弛
D阻断多巴胺受体
E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33 注射硫酸镁
34 安定(地西洋)
35 阿司匹林
36 氯丙嗪
37 山梗菜碱
[C型题]
(38~42题)
A药效学特性
B药动学特性
C两者均对
D两者均不对
38 给药剂量取决于
39 药物相互作用取决于
40 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取决于
41 药物的选择作用取决于
42 药物的过敏反应取决于
[X型题]
43 药物分布容积的意义在于
A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分布的相对量 B用以估算体内的总药量
C用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D反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及排泄速度
E用以估算欲达到有效血浓度应投给的药量
44 在下列情况下,药物从肾脏的排泄减慢
A青霉素G合用丙磺舒B阿司匹林合用碳酸氢钠 C苯巴比妥合用氯化铵
D苯巴比妥合用碳酸氢那钠 E苯巴比妥合用苯妥英钠
45 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A可避免胃酸破坏 B可避免肝肠循环 C吸收极慢 D可避免首过效应E吸收比口服快46 药物的拮抗作用包括
A生理性拮抗 B药理性拮抗 C化学性拮抗 D遗传性拮抗 E专向性拮抗
47 激动β受体同时α阻滞受体,可引起下述效应
A瞳孔散大 B血管扩张 C子宫松弛 D支气管扩张 E心输出量增加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E
6、E
7、D
8、C
9、D 10、D 11、A 12、E 13、E 14、E 15、E 16、C 17、C 18、C 19、B 20、D21、B 22、B 23、C 24、D 25、B 26、A 27、C
28、B 29、C 30、A 31、D 32、E 33、C 34、A 35、E 36、D 37、B
38、A 39、C 40、C 41、A 42、D
43、BCE 44、AC 45、ABDE 46、ABCD 47、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