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但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制约下,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熟悉、亲切的生活数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思维,探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呈现的教例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数学缺少了数学原有的样子,缺少了数学的来龙去脉,也缺少了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火热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努力创设现实情景,从而使其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如教学“通分”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情景,把“要求直接通分的例题”进行“再创造”。
“王冰和刘军写同样的暑假作业,王冰已完成5/9,刘军完成了6/13。
他们谁完成得多,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的情景让同学们知道由于怎样的需要而产生“通分”。
让同学们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中积极思考。
2.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开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比如,第八册的“小管家”的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
我们觉得,除了让全体学生都要用一周多的时间,真实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外,还可以把统计结果先给爸爸和妈妈作交流,然后再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扩展一些。
如,“这些开支合理吗?哪些项目可以节省、取消或增加?如果让我当家,可以怎么开支?通过一周的调查,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等。
通过交流,充分体会到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收集数据过程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背景,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将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实践活动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生活实际的运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主动性。
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更为接近,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喜闻乐见,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有两条道路通往学校的路,一条路是笔直的,一条路是弯弯曲曲的,走哪条路可先到学校?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生活中的直观
的情景事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提升最佳的学习状态。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的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固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时空局限,将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懂。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丢掉其他教学手段。
我们的教学内容均来自于生活,作为教师,更应该从教学生活化入手,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开阔数学教学知识,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如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体验和感知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上升为理论认识。
在教学“圆柱体面积”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家中的水桶,测算制作水桶需要多大的铁皮。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信息,并予以统计,从而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评价学生“你的表现真是太精彩了”、“你真是个爱
动脑筋的孩子”“出色的你让老师很喜欢”“你总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等等。
这些赞赏语言富有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充满自信的开展学习活动。
“我相信你,勇敢点,你能做好”,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期待,让每个孩子乐于亲近老师,努力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目标表现。
的确,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
在课堂上,给成功者一阵热烈的掌声,给进步着一句赞赏的话语、给后进者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促动孩子幼小的心灵,激发进取学习的动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作为教师,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实践生活,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充满亲切感、真实感和乐趣。
真正实现生活与数学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