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兴趣 张扬个性 鼓励创新[论文]

激发兴趣 张扬个性 鼓励创新[论文]

激发兴趣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摘要:作文教学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直接、最本色的教学活动,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为此,教师在作文指导与评改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培养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谈,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几种方法。

三、评估学生作文优劣的两个原则。

关键词:趣;个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86-02
写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经常表现出的一个问题是创新性思维的贫乏: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甚至于雷同化、公式化、概念化。

写教师必定是深夜工作,带病教学,儿子有病也不去医院;写学生必定是拾金不昧,刻苦解题,浪子回头上大学等等。

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教师不能在作文指导与评改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最严重地忽视或轻视。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直接、最本色的教学活动,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下面就本人在作文指导与评改中对以上问题的认识与做法浅谈如下: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调动情感
命题时要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学生情感外射。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异常复杂,有篇学生日记这样写道:”因为自己知识的贫乏,我开始了担忧;为了自己那么无拘无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自责;为了那飘来的莫名微笑,我开始了爱的寻觅;为了那飘零的秋叶,我开始探索人生的价值;为了那一次小小的过失,我开始探索友谊的真正内涵……”从这里我们发现中学生的确怀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使劲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

如果我们在作文命题时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产生兴趣。

中学生大多敏感自信,爱思考,爱浪漫,又兼多困惑迷惘。

可以针对这些情态进行命题,像《苦与乐》、《我们爱潇洒》、《我们的困惑》等,与他们的心理比较贴近,能激发学生表达欲,使其自觉地投入其中。

2、促进需要
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兴味盎然,此种情况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够处于最活跃
的状态,语言的渠道才能畅通无阻,手中的笔才会有魔力。

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把生活的实际反馈到学生身边来。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主要是阳光,也有阴暗和缺陷,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情郁于内欲发于外。

于是,我寻找一些诸如:金钱万能?我身边的“变色龙”,上网危害之我见等。

要求学生就这些现象作文。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写出了许多见解深刻、观点鲜明的佳作,反映了青少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是坚持作文的主体实践。

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把作文当作同谈话一样自然、普遍、广泛应用的交际手段,倡导“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

在内容上,让学生由衷地说自己想说的话,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尽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让主体充分地发挥个性才能和创造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几种方法
达芬奇认为,为了获得有关某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许多不同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

有创造性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

借鉴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1、重视思维过程的多向的展示
我以示范作文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作文总体的运思指导,使学生面对作文题,或所给材料,能够总体把握,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为了打开学生思路,我以竹子为例,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考虑:由竹子的中空想到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想到“墙上芦苇,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幅名联;由郑板桥的竹子图及图中题词“高风亮节”想到做人应有气节;由竹子弯曲又会伸直想到韧性;由竹子没有旁逸斜出的枝蔓想到挺拔向上;由竹子不落叶想到傲霜斗雪的气概;由雨后春笋想到顽强的生命力等等。

这样,紧扣文题,给学生展示题目信息引伸到由此而产生的感觉,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

对材料加以分析、判断和选择,从而形成思维发散与反馈双向机制的过程。

2、同题换角度,做逆向思维
克服思维定势,敢于标新立异。

在生活中某些认识一旦形成为模式,就很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也体现在学生作文中。

针对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大胆创新,我引导学生就同一题目换多个角度,分析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和材料内容选择的广阔性。

例如:以“雪”为话题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选择新颖的角度。

从雪的自然形态(形、色)的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

联想二:白雪茫茫,大公无私,瑞雪兆丰年。

联想三:虚伪,掩盖了丑恶,见不得阳光;冷酷,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凶恶,依仗狂风,不可一世;懦弱,任人践踏。

联想四: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做贡献,或变化为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

可以正面着墨“赞雪”,也可以反面敷粉“贬雪”,而逆向思维,角度新颖,则更易出奇制胜。

为此,我要求学生连写两篇逆向思维的作文,一位学生以《见义勇为》为题,写一位学生为哥们义气而打伤他人的事,指出这种“义”就不可勇为。

他的另一篇文章以《不及格者赞》为题,考试不及格为什么还要赞扬呢?其大意是这样的:一些学生考试成绩虽然不及格,但得了思想上的满分,而那些学生考试成绩虽然及格了,但却“抄夹带”丢了思想分数,所以对不及格者加以赞扬。

他的这篇作文分析与认识都颇有见地。

3、分析比较,同中求异
对事物要作分析比较,从写作方面考虑:有立意的比较,选材的比较,手法运用的比较等。

我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知有异,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

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

有位学生以《疙瘩柳》为题写一篇作文,结尾处这样写道:“柳树被伤害了,婀娜的她背着个丑陋的疙瘩,人要被伤害了,愉悦的他背着个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不要伤害柳,更不要伤害亲人。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我发现学校的柳树中有两棵有疙瘩,先请教一位老师,他说柳树老了。

我指着不远处一棵小柳树问他,听说那柳树只有五年树龄,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没有回答出来,后来问生物老师才知道柳树的疙瘩为伤害所致。

”这位学生的见解不同一般,她通过柳树的对比,同中求异,又联想到人,于是写出了一篇有新意的文章。

4、续写改写,补白想象
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常做经典课文的续写改写,让学生生发联想与想象,写出自己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写出富有创新意性的文章来。

每年在教学一些经典课文时,我都让学生进行一些续写改写训练。

例如:孔乙己的结局,孔乙己中举,百万富翁的于勒,寓公能移走大山吗?给桃花源人的信,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后果……。

学生擦拳摩掌,急欲一展才情,写的文章自然是个性飞扬,各具千秋。

三、评估学生作文优劣的两个原则
1、密切沟通师生情感
中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需要常以情感沟通和谐为满足,因此,在作文评估中要引导学生情感的正常发展,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情感呼喊式,当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信心时,多用些热情洋溢激发上进的评语,鼓励他们增强毅力,走出低谷;二是平等对话式,采取师生平等讨论的形式解决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人格和劳动的尊重,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技能;三是幽默委婉式,幽默委婉是情感对流的润滑剂,在评语中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如果能幽默委婉一点指出,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态,由此支配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老师的修正和批评。

2、肯定创新,鼓励创新
作文写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丰富性、多样性,因此要打破固定的写作模式。

在评估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不预先认定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什么最佳,什么次之。

不用认定的框框去套学生文章,学生文章中千奇百怪的思想内容与写作形式都有可能出现,要予以善待,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个性与创新,使他们尝到突破从众心理,发扬独创精神的甜头,并在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促使新的创新思维火花的萌芽。

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导致另一个成功,多方面悉心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并不断的超越自我,大胆创新,写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文章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写作素质不断提高,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