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胚胎学 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 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一)一.单选题:1.月经周中易受孕时期12---16天。

2.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球旁细胞由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分化而来。

3.分泌肾素的细胞是球旁细胞。

4.原尿产生后首先进入近端小管曲部。

4.排卵后卵子的受精能力约为12—24小时。

5.肺泡主要由I型和二型细胞组成。

5.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为主。

胃底腺主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6.甲状腺滤泡内腔贮存的胶状内容物: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7.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是:T3和T48.血—胸腺屏障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9.能分泌胸腺素的细胞是:上皮性网状细胞。

10.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有胸腺小体。

11.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

12.青春期前精曲小管可见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13.潘氏细胞分布于小肠消化腺的底部。

14.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分泌的物质: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15.淋巴结内B细胞主要存在于浅皮质区。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胚胎卵黄血。

17.区分有粒白细胞和五无粒白细胞的依据:有无特殊颗粒。

18.神经元细胞中除了轴突没有尼氏体外、树突和胞体内都有。

二.多选题。

1.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1)结构疏松、类似蜂窝状。

2) 纤维排列松散3)基质含量很多4)在体内分布广泛。

5)常见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及器官内部。

2.红细胞的特点:1.)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

2.)的红细胞表面光滑,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3)呈双凹圆盘状小体,在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4)直径约7~9mm,周围较厚,染色较深,中央部较薄,染色较浅。

3.骨骼肌纤维中粗肌丝位于肌节的A带、H带、M带。

4.神经元轴突的特点: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它而长,直径均一,其分支常与主干成直角称侧支,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起始部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其内没有嗜染质,但有神经元纤维,并以出胞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5.胃底腺壁胞的特点:壁细胞在腺的颈部和体部较多,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椎体型,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可见双核,胞质嗜酸性。

6.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存在于:肌组织、结缔组织、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内。

7.具有分裂能力的二倍体: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8.支持细胞的作用:1)对生精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2)促使精子释放入管腔。

3)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血—生精小管屏障。

4)吞噬和消化精子形成过程中托落下的惨遇细胞质。

5)能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的形成.6)分泌抑制素,抑制FSH的合成和分泌。

9.妊娠黄体的特点:卵细胞受精并妊娠,月经黄体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cm,一直维持5~6个月,不管哪种黄体最后总是萎缩退化。

并渐渐的由结缔组织代替,形成疤痕,成为白体。

卵巢排卵时释放孕激素的是黄体10.卵泡的分泌功能:分泌雌激素,由卵泡细胞和膜细胞协同完成,受FSH和LH的调节,合成的雌激素小部分进入卵泡腔,大部分进入血液,调节子宫内膜的生长分化。

三.名词解释。

1.神经元:又称神经元细胞,它能感受到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和传到兴奋,是神经系统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骨陷窝:骨板内或骨板之间由基质形成的小腔,称骨陷窝。

3.胰岛:胰腺的分泌部位称为胰岛,它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4.垂体门脉系统:初级毛细血管、垂体门静脉和次级毛细血管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5.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中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的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基膜与内质。

6.月经周期: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子宫体部和底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成为月经中期。

一般分为三个期:月经期、增生气、分泌期。

7.肝小叶: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约2MM,宽约1MM。

8.骨小管:骨陷窝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细小管道。

9.肾小球旁器:也成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他们在位置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故合为一体。

四.简答题1.造血干细胞的特点?1)能增生、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

2)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3)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他不仅能持续的补充血细胞,还能通过自我复制来保持造血干细胞的特征和恒定数量。

2.淋巴结的结构1)淋巴结的一般结构是由被膜和实质组成。

2)淋巴结的实质是有淋巴组织构成,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由淋巴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组成。

髓质由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组成。

3.淋巴细胞的特征1)在细胞体内分布很广,普通存在于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及免疫器官内。

人类淋巴主要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群体。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

4.简述:子宫内膜的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调节与卵巢关系。

答: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作用下,子宫体部和底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成为月经中期。

一般分为三个期:月经期、增生气、分泌期。

(1)增生期:又称卵泡期。

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称增生早期。

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呈柱状,胞质内出现糖原。

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2)分泌期:又称黄体期。

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腺相对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内有大量的糖原。

固有层水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3)月经期:月经黄体退化,雌性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功能层被迫坏死。

然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

功能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出。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卵巢的控制,卵巢的周期性活动受腺垂体的调节,而腺垂体又受下丘脑弓状核的调控,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通过反馈而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5.甲状腺和肾上腺的结构和分泌特点:甲状腺:(1)一般结构:表面有一层细胞膜被膜,从被膜发出的小体伴随血管伸入实质,将其分成许多分界不明显的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0~40个滤泡,构成其实质是:甲状腺滤泡,甲状腺的间质是由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滤泡间有少量的细胞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组成。

其中还有一些滤泡旁细胞。

(2)分泌特点:1)滤泡上皮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活动,从而使血钙降低。

肾上腺:(1)一般结构:表面有一层细胞膜被膜,被磨细胞膜伴随着血管和神经进入实质。

分布于实质细胞细胞之间构成间质。

肾上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实质由周围皮质和中央髓质构成。

皮质分为三带: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髓质细胞又称为嗜铬细胞,分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2)分泌特点: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

2)束状带产生糖皮质激素,对糖的代谢作用很重要。

3)网状带产生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也有少量的雌激素。

肾上腺素细胞则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加快心律。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则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同上。

6.肺的的结构特点:答:肺的实质性器官,肺的表面覆以浆膜,为胸膜脏层,肺实质是指肺内导气部及呼吸部的结构而言,肺实质是由肺内支气管经的各级分支及肺泡。

肺内细胞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则称为费间质。

肺间质将肺分为若干叶和小叶。

7.肾单位的特点:答: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约有100~150个肾单位组成,由于肾单位在皮质内深浅位置不同,可分为浅表和近髓肾单位,前者位于皮质的浅表及其中部,后者数量较少,位于皮质的深部近髓外。

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有不同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为近端小管、细端和远端小管。

7.心壁的结构特点:答:心壁由心内膜、心外膜、心急膜组成。

其中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组成。

心急膜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

心外膜其结构为浆膜。

心外膜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组织等。

8.腺垂体的分泌特点:答:腺垂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

其中远侧部按照细胞的染色性质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

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嗜碱性细胞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二)一、名词解释1.内皮:衬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指状突起,其内含有微丝,其作用是增大细胞膜表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

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许多细长突起,其内有纵行微管,纤毛具有定向摆动的功能。

5.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同时存在时称为连接复合体。

二、简答题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

答:上皮组织的特点有①细胞多,连接紧密,形状较规则,细胞外基质少②具有明显的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腔面的一面为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一面称为基底面,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面称为侧面③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其营养由结缔组织血管中的血液透过基膜供给④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6.基膜: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和深部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的薄膜。

在电镜下,基膜分为两层,靠近上皮组织的称基板,与深部结缔组织连接的网板,基板和网板都是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的。

基膜不仅有支持和连接的作用,还是一个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

第五章肌组织一、名词解释1.肌节:在骨骼肌中,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含有1/2I 带+A 带+1/2I 带,是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闰盘:相邻的心肌纤维连接形成闰盘,在一般HE 染色标本中染色较深,呈横行或阶梯状粗线,在电镜下横向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分为缝隙连接,能传递冲动,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

二、论述题1.试述骨骼肌和心肌光镜下的区别骨骼肌细胞细胞核肌原纤维闰盘横纹长圆柱形多,椭圆,位于细胞周缘明显无明显心肌短柱状、有分支 1 个,位于细胞中央,不明显有不如骨骼肌明显第四章软骨和骨一、名词解释1.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中央,由2~8 个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并由同一个软骨细胞增殖分裂而来。

2.骨板:骨胶原纤维被粘合质(粘蛋白)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状结构称为骨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