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完整版)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考纲解读】(一)能力层级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E级。

(二)考试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重点在: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及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诗歌语言的鉴赏以理解为基础,要求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来领悟其中的妙处。

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举例1: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后来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举例2: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三)命题趋势诗歌语言鉴赏题设问形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某字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妙)在哪里?4、某词富有深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请分析某字或某句在哪一方面的表达效果。

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要求考生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上来加以解答。

考生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鉴赏诗歌语言时的常用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此外,还应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

【知识梳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一)古代诗歌语言的总体特色1.清新。

清新是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体现在写景诗中。

诗风亮丽,语言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如陶潜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而富有情味。

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又如梅圣俞《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中的“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于浑朴中见苕秀,语言质朴,平淡。

3.绚丽。

绚丽是指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与奇幻的情思。

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李商隐和王维的诗歌语言多为此种特征。

4.明快。

明快是指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例如他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含蓄。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和李清照后期的词。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

6.简洁。

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精练。

精炼是指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中)“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句,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

语言相当精练。

8.生动。

生动是指使用的词语能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如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

“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9.隽永。

隽永是指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0.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11、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李贺《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

13、奔放:直率有气势。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14、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是如此。

(二)古代诗歌作者的语言特色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方法点拨】(一)鉴赏重心1.注意调整句序、词序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词序和语序要发生变化。

在阅读时,如果对这些变化了的词、句作些句法分析,进行调整,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比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襟落枣花”,分析句子可以看出,其中“枣花”应是主语,“落”是谓语,“衣襟”是对“落”的补充说明,“簌簌”在句中应是状语,所以这个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应是:“枣花簌簌落衣襟”。

2.注意上下句的联系在古诗词中,有的语句需要将上下两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比如辛弃疾《西江月》中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是“忽见”的景物,而“忽见”的时间是“路转溪头”之时,“社林边”又是“茅店”所处的位置。

这样上下两句联系起来分析就好理解了:“在路转溪头时,忽见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3.抓关键词语(1)抓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2)抓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3)抓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渲染气氛或突出某种思想情绪。

②拟声词:作用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词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④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⑤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4.注意修辞古诗词中使用辞格非常普遍,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双关等。

如果不注意辞格分析,阅读古诗词时常常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比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把“晴”雨的“晴”用来暗指感情的“情”,实际是“道是无情还有情”。

又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

如果不知道用了互文辞格,只是望文生义,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所以理解古诗词语句一定要注意辞格上的分析。

(二)答题思路【答题方法】(1)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直接指出关键字词,或表明观点态度)。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解释该词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如比喻意义、双关意义、联想意义)等。

(3)点明该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鉴赏示例】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题后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答】此诗“忽”字用得好。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楼赏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