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间工艺培训课程(PPT 45页)
民间工艺培训课程(PPT 45页)
中国民间工艺
主讲人:李文文
目
录 1、民间工艺的简介 2、民间工艺的分类 3、微雕 4、刺绣 5、泥塑 6、香包 7、内画 8、年画
民间工艺
指民间各行业的劳动者就地取材,以 手工制作的既适应生活需要又具有审美价 值的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 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
民间工艺的分类:
•
1、有事业的峰峦上,有汗水的溪流飞 淌;在 智慧的 珍珠里 ,有勤 奋的心 血闪光 。
图片说明: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年画
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
古 老 的 年
画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年画。
总结: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 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种类,使同学们对民间 工艺有更深的了解。
内画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分为京、 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 、 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 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 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 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 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 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宋代刺绣
明代刺绣
泥塑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 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 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
民间工艺制作中,陕西乾县马连乡高家庄制作的泥塑 玩具,久负盛名。制作时,他们选用当地一种黄褐泥,看 似散沙,加水搅拌即可变硬,且不裂缝。制作时,先把黄 褐泥粉碎筛选,加水搅拌和成泥块,再在木制模型中压成 各种形象,待于后涂上各种颜料。这种泥塑玩具,多是造 型优美,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经久耐用而不裂,农家多 购其挂在墙上,或放置桌上,作为观赏珍品。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 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 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 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 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 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 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 的惠山泥人。
民间工艺有:微雕、陶瓷、布艺、 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 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 铜艺、装饰品、漆器等。
微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 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 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 典之作。
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刺绣,由一个小集体厂家, 发展到今日县上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每年刺绣品 向国内外供应。哑柏刺绣的构图、线条,近几年发 展到机工操作,细腻、美巧,色泽艳丽,品种有床 上各种用品,如床单、被罩、床罩、桌单、枕套等, 花色品种均在300多种以上 ,成为代表西安地区的 精美工艺品佳作。
唐 代 的 刺 绣
唐代佛像
宋代时期:灵岩寺罗汉像
香包
陕西人戴“香包”,历史悠久。传说隋唐时孙思邈 当年在民间治病,留下这种“戴香包”驱疫治病的美举, 千百年深入人心,形成一种不变的美俗。
每逢春夏交节、阳气日盛,百虫活动频繁,最易 感染疾病的季节,民间多选农历四月以后,特别是五 月初五的“端阳节”,要给老幼病弱者戴一个“香包”,有 时还给儿童袖上、肩膀上做一个“报晓鸡”,用以“启迪 儿童”,以及逼邪驱疫。
内画艺术家有着各种不同的技艺,其中河北墨海艺苑 的内画艺术家赵庆华擅长把人物照片栩栩如生的画在水晶 球内。其作品惟妙惟肖,是为礼仪馈赠的佳品。
代表作品有: 《龙凤呈祥》、 《八骏图》、 《一帆风顺》、 《十二生肖图》
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 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 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 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年画的题材和内容包罗万象, 有门神、神等各类神像;有节 庆画、吉祥画;有故事、戏曲、 小说内容的装饰画;也有保佑
出行和牲畜用的神像等等。
年画产地
年画的四大产地:杨柳青,朱仙镇, 杨家埠,桃花坞。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
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 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 的美术作品。虽则年画在宋代已经具有了规模; 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 杨柳青的产品。
由于这种“香包”工艺简单, 妇孺皆可针扎,故较为 普及。清末以来直至建国后数十年来,西安市和近郊县 周至、户县、临潼、高陵、蓝田以及泾阳、三原、成阳 等地,民间还有赠送“香包”的习俗: 未过门的媳妇,总 要给婆婆、女婿做一两样针工精巧的“香包”,以取悦婆 家人仰慕。在临潼县骊山风景区、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 展览市场上,到处可以购买得各种各样的“香包”。在陕 北一些县, 民间所做的这种“香包”, 也有称“荷包”的。 不过,有些配装香药,有些不装香药, 只供随身佩带, 装些针扎小件,以作平时从事针工而用。
精微艺术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因为它不仅术其微小, 还必须在微小之中再现艺术神采、韵味。每一件精微艺术品, 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同时,又缀满了心血和汗水 。
。
冯耀忠
微雕作品欣赏:
树 叶微 上雕 的艺
术
刺绣
在陕西各地的刺绣工艺品中,西安刺绣名享国 内。西安刺绣又名“秦绣”,是在民间纳纱绣的基础上, 发掘、创新而成的绣种。其针法丰富多变,线条粗犷 豪放,绣出各种花鸟虫鱼,突现装饰性和图案对称性, 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西安市“锦江刺绣厂”所绣各种 产品,深受国内各界欢迎。他们为人民大会堂绣制的 《唐乐舞》大型壁画,长8米,宽3米,使用300多种 针法,被称为当今刺绣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