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景作文设计两例
有一位研究小学生作文的专家曾经撰文指出,现在的学生作文描写的时间和事件都是“过去时”。
如“难忘的×××、家乡的×××、一件×××的事..”,由于学校家庭生活的单调、生活阅历的简单,或者提炼生活素材能力的不足,很多小学生作文出现了内容贫乏,或者生搬硬套、照搬
照抄的一系列问题。
很多小素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让作文保持“现代时”,让作文有灵性,让作文抒发自己的
心声。
一、猜出老师心中想到的事物
选择教室或一个物件较多的房间,然后告诉孩子们,自己脑中想到了一件东西,由孩子猜,
自己只能对孩子的答案回答“是”和“不是”,如果你在规定时间猜到了,你会得到奖励。
设计原理:刚开始,活动主导者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猜一些大的、易想到的物件,通过2~3次的演练,使孩子熟悉规则,然后再进入活动的重要环节。
要猜的东西变得不易见、不
易想,如墙壁上的文字、图钉,花盆里的土、孩子自己等等。
当孩子久攻不克时,适当提醒孩子可以问方向,例如此物在南边吗?提醒孩子问范围,例如
此物是有生命的吗?提醒孩子问时间,是最近购置的吗?是三年前买的吗?提醒孩子问空间,例如此物离开地面了吗?离地面有 1米远吗?
由于孩子专心致志的猜想,使得他能忘记自己在进行一场作文训练,思维得到开发,情智得
到发展。
活动结束时,自己的反思也会深刻。
笔者在自己教学的班级进行活动后,我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个活动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的
回答非常精彩,主题得到了升华:
1.我懂得了我取得胜利,靠的是大家的帮助,因为没有别人的错误,我不会找到最终的答案,类似的有“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语)“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错误)以后,我才知道做
好一件工作(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语)
评价:这是最精彩的提炼,美国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做此项活动教学时也是这样归纳的。
反映
出美国人对错误宽容、对学生充分尊重的态度。
这是中国教师和家长最缺乏的。
比较典型的
例子,一个美国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回答“ 3+4=6”后,温和地说:“你真努力,你做的结果与
正确答案最接近了,你很了不起!”
2.我知道,胡乱猜想,会与正确答案越来越远,或者擦肩而过而浑然不觉,如果按照老师
的提示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会很快找到答案的。
这是典型的保守型学生的感悟,能够认真融入课堂,善于反思,是老师喜欢的类型,他能够
冷静置身事外思考。
这么冷静的孩子很可能做事过于守规矩,往往是做事拖拉的慢性子。
3.这个活动很有意思,现在我来想一件事,你来猜,估计你也一时半会猜不到。
我打算和
别人再玩一次这个游戏。
好动灵活的孩子会这么想,一般他是不服输的性格,是玩不够的孩子类型。
弱点是无法静下心。
4.谁能猜到呀。
这个活动还不如早点结束的好。
至于说明什么道理,那就是我比别人笨,
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
这需要你强化他做事的积极性和信心。
5.这件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细心,要大胆。
要专心听老师的话。
要深入思考,要仔细观察。
我要像某某学习,像他一样勤于思考、乐于表现..明显偏离主题,甚至胡乱上纲上线,做题
过度和看老师脸色做事的孩子就有这样想的。
6.沉默不语,故作思考状。
这类孩子最多,他心灵的大门还没有缝隙,你的阳光还照射不
进去。
不过没关系,你还有另一个办法。
二、教师亲手做一个魔术,然后教孩子一个,把教和学的过程写下来。
如果让孩子练习之后,自己再创造出新魔术,就更好了。
如果您和我一样技艺不精,经常魔
术穿帮,也没关系,买一本“生活中想不到的事情”类的书籍,实际演练一下,就会出现意想
不到的效果。
例如,你单手握鸡蛋,你能把鸡蛋捏碎吗?(没有人能捏得碎)两个好朋友不
挨在一起能站在一张 B4纸上吗?(只要把纸放在门下,关上门一人站一边即可。
)
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挑战。
相信你会惊异平时惜字如金,和小品《小崔说事》里白云大妈
七天憋出来六个字的孩子会长篇大论一回了。
上述作文又称为情景作文,作文都这样岂不简单。
还有最好的一个方法,看书,写读后笔记,看电影写观后感,或者鼓励写幻想作文。
其中幻想作文是教师比较容易开发的富矿,只是很
多教师自己经常现实地观察学生,忽略了那个沉迷在童话世界的孩子,甚至会因为孩子的胡
思乱想而震怒,以至于扼杀了一个童年不会写“作文”、却有知名作家潜质的好苗子。
还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要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写作。
告诉家长,如果他一天忙得整
月地不摸一回书本,恐怕孩子的作文真不能出色了,除非孩子大器晚成,或者智力超群。
记
得《读者》上讲过一位文盲父亲,整天拿着一本《水浒》在“读”,甚至不时出声干扰一下苦
读中的孩子。
直到多年后,学业有成的儿子问他这本书到底怎样,父亲回答的是,这部《水浒》上的故事我都是听熟的,我根本不认识几个字。
这位父亲与经常把孩子作文交给那些作
文专家辅导,让孩子从小就把作文看作难以逾越鸿沟的家长们相比,他们缺少的只能是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