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汇编一一、考纲要求:1、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和作用。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点透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修辞方法及作用: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文章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7、句子的作用分析:(1)、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也有的是开启或引起下文,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2)、中间句子的作用结构上:文章中间的句段连接着上下文,所以有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并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内容上要联系中心回答。
(3)结尾:末段一般是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8、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0、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三、解题步骤1.细读文章个标点,因为试卷上的每一点信息都是有用的。
明确答题要求,特别是问题的指向,关注题目中的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七年级语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16分)妈妈的水仙毕淑敏 朋友送我几个水仙头,说是最新的品种,球茎硕大,花芽繁茂,春节可开出金色的重瓣花盏。
妈妈没养过水仙,很随意地找来一个浅盆,注满了水,把水仙头浸了进去。
我说,妈,需找行家将水仙头雕刻了,才会长出优美的造型。
妈妈说,我看人家的水仙都是这样泡着的,并没有动刀动剪。
你不要充内行,我知道你也没有养过水仙。
我说,是啊,我没有养过水仙,可我看过养水仙的书啊,书上就是这样说的。
妈妈说,你那是本本主义。
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养水仙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高兴那样养,就那样养好了。
妈妈很高兴,对邻居们说,我家的水仙开花了,你们来看呀。
晚上我读书的时候,像水稻一样高的水仙,突然从窗台上倒伏下来,凌空落下,訇然一声好像被伐倒 妈妈就叹着气对邻人说,那是多么好的一盆水仙啊,都怪我女儿……不,是我自己想得不周到,要是把盆再往窗台里面挤挤就好了……不过,没什么,欢迎你们明年再到我家看水仙……7. 请简要概括我和妈妈在养水仙的过程中经历的多次波折。
(4分)8. 文中多次提到“书上说”有何作用?(4分)9. 请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任选一句作答)(4分)A有绿珠似的芽叶挤了出来,畅快地舒展腰身B叶片在嫩绿中透出鹅黄,好像长得太快的少女,清秀地临风而立10. 结合语境,探究作者在文章最后两段使用省略号的写作意图。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 5题。
(13分)节令是一种命令毕淑敏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
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期望年轻。
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
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
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
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
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
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
1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①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
②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
12.作者是怎样看待人生的?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3分)13.“由事及理”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4分)14.对于有些家长让孩子“ 两岁识字,四岁扫盲,五岁学外语”等早教现象,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现钱的用途。
为了把装浆果的竹篮采满了,他们决定涉水渡河。
深秋的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18.作者在第③段写年轻人“会轻轻松松地把那一摞用过的台历捆起,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让它蒙尘“,在第⑦段写“年终时我将用过的台历用线绳串起,然后放到抽屉里保存起来”。
为什么“年轻人”和“我”对旧台历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分)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全文以日历为线索,从撕日历到翻台历,从一个侧面写出了“我”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轨迹。
B.文章第⑥段将会过日子的人家“不撕日历”与我们家“日子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飞走了”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家对时间的流逝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
C.文中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像“父亲”的话“凉了凉了,起来了”等,这类语句通俗易懂,亲切朴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D.撕日历、翻台历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件好玩的事,但作者却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从中生发出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的感慨。
E.作者行文看似轻松随便,实则沉重感伤,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面对现实的茫然和无助。
七年级语文阅读四记叙文插叙的作用及例题一、专题知识梳理年初七,刚上班,就听到办公室里热闹的喧哗声。
走过去一看,同事老汤正在眉飞色舞地对大家说,春节晚会上,他看见他的外甥了!的脸上就有了暖暖的乐意。
几乎成了习惯了,上班之前,下班之后,他要为南天竹松松土、浇浇水,然后凝视片刻。
看他的神情,那嶙峋、突兀、残损的植株仿佛成了无言的画、无字的诗。
他对那年夏季,沈振甫去南方出了趟差。
返家后,他的心一愣:只十来天功夫,这盆南天竹的叶子全枯了,新长成的枝干变成褐黑色的朽木,全没有了生气。
以后的几天,尽管他倍加呵护,但它病恹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
女人这次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
天。
到了傍晚,大民仍换一副笑脸回家,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一文不名,这是一个秘密。
是大民的,也是她的。
她必须咬着痛,守口如瓶。
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补充交代了妻子发现大民失业后替他守住秘密为保护他的自尊心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