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神话.ppt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什么是神话? 2、什么是希腊罗马神话? 3、希腊罗马神话有什么关系? 4、希腊罗马神话的源头在哪里? 5、为什么要学习希腊罗马神话? 6、课内外要求。
马克思说 “神话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 工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希腊人——远古时期——抗争自然——迷茫、不安全—— 猜想——万能的神——强大自然形象化——物与灵的区别 ——万物有灵——神的拟人化——人类形智众神——父权 ——女神与凡人——英雄时代
东——大海 北——蒙古(大漠)、西伯利亚(冰雪) 西——高原、高山、荒漠 南——南蛮(《禹贡》)、热带海洋 封闭——中原(环境安定人,人依赖环境) “家”“族”形式的构建 儒家“孝”的伦理纲领 不适农耕、有草、游牧、内海、航路方便 开放——面对博大狂放的自然力——搏斗征服 生存感强、流动性强
勇敢VS仁义(道德价值观/cardinal virtues)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古代爱琴文明)
爱琴地区包括爱琴海各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 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海上贸易和手工业 与古埃及隔海相望,受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影响 以克里特岛为中心地带的文明(始于公元前3000年)
影响到了迈锡尼(始于公元前1500年)
形成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 同样不利于农作物,开发水上运输,全盛 更适应战争,城市在山顶,扩张
神话不是真实生活的叙述,而是真实生活的一种演绎或是 充满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是人在对世界还没有清楚认知时的 一种猜测和想象。神话不是一产生就是完整而成熟,它随着 人类认知的增长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渐发展走向成熟的。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部分。希腊神话体现
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神灵高
度人格化, 即“神人合一”。 神
所
经历的生活, 就是人的社会化的 生活,对神的肯定和赞扬, 实际上 就是对人的肯定和赞扬。 在古
希腊人的想象中, 神与人是同形 同性的。 神也具有人的形象和
人的感情。 神与人不同的地方, 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 他们比 人更高大,
中秋月饼
吴刚伐桂
盘古开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 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女娲造人
哪咤闹海
八仙过海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大片 《特洛伊》
!!!
大力海神格里斯勇斩百头蛇怪
Greece is every Western man’s second nature.
Thomas Bulfinch (1796-1867) described mythology
as follows in his The Age of Fable (1855):
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
伯牙摔琴
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钟子期
白蛇传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
共同之处
1、神与自然——创造世界 2、神与人类——泥土造人 3、神与社会——男神、女神 4、半人半兽与人神同型
不同之处
1、零散与系统 2、现实与浪漫
奥德修斯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虽胜 快速被多利人灭 约公元前1200年,希腊陷入沉寂、封闭、贫穷的“黑暗时代” 《荷马史诗》记载,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盛文明 至公元前500年,不断扩张,城邦中最为斯巴达-雅典 两次希波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斯巴达-马其顿(击败波斯,触印度河) 古希腊结束
4、通过对居留国的亲身深入体验,开始熟悉该文化,达到 理解甚至认同的地步。
首先,尊重当地人生活方式;深入当地人生活;了解当地 文化;体验当地人的情感;融入当地文化,达到感情相同、立 场转变。
中国神话知多少
嫦娥奔月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 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 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 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跨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侨居他国)
1、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等对浅层的文化现象有直观 的了解,但只是浮于表面。(偏见)(广狭义之分)
2、通过某种文化冲突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现象。 但仍无法以自己的文化模式获得理解。
3、进入理性分析阶段,认识到居留国文化虽与自己的文化 差别悬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希腊罗马神话赏析
Selected Readings of Greco-Roman Mythology
授课对象:13-14(1)公选 授课教师:常琅 授课时间:2013年8月
为什么要学习古希腊、罗马神话?
1、有助于吸收希腊文明的精华 2、有助于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3、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4、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英文素养)-兴趣、阅读
Our young readers will find it a source of entertainment; those more advanced, a useful companion in their reading; those who travel, and visit museums and galleries of art, an interpreter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those who mingle in cultivated society, a key to allusions which are occasionally made; and last of all, those in advanced life, pleasure in retracting a path of literature which leads them back to the days of their childhood and revives at every step the associations of the morning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