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皮 全世界存栏数以 1997 年统计约 14.35 亿余头,每年屠宰率约为15%~25% (各国各地差异甚大),计约 3 亿头左右,牛皮年产量约为 10 万吨,近几年还有所增长。
牛皮包括黄牛皮、水牛皮和其他牛种的牛皮。
牛皮约占世界皮革总产量的2/3 (65%~70% ),其中67% 用于制造皮鞋,33% 用于加工服装、皮件和家具等,近几年牛皮用于加工汽车坐垫革有增加的趋势。
牛皮是世界皮革工业最重要的生皮原料资源。
我国年产牛皮约 1200 万张。
二、种类 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
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
根据原料皮情况及需要,它们可制成几乎所有种类的皮革制品。
牛皮的种类、产地、年龄、性别、饲养状况和方式、气候、面积大小、厚度、重量级别、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决定着牛皮的组织构造,并由此影响牛皮的应用价值和所制皮革的性能。
宰杀牛所剥得的牛皮厚度随牛种不同而异,一般约为3~12mm 。
用于制革的真皮中较松弛的乳头层占总厚10%~20%, 较紧实的肉状层约70%~80, 表皮层约占0.5%~1%, 皮下组织约占皮厚度的5%~10%, 后两种在制革水场加工中统统被除去。
面积大小随产地和年龄等的不同在2.0~5.5平米之间。
牛犊皮组织构造类似于一般牛皮,但具有更细致的纤维编织与构造。
生皮总厚约为1.5~3.5mm,其中乳头层约占25%~30%,网状层约为50%~60%,表层约占1%,皮下组织层为10%~20%。
随着饲养的改善即富饲养化,牛皮中的脂肪含量也在逐渐增加。
由于小牛皮犊皮有非常细小的毛孔和紧密的粒面,可用于制造非常细致粒面皮革。
牛犊年龄越小,皮革粒面越细。
但小牛皮加工较牛皮难度大,主要是设法将肥纹打开,况且小牛皮生皮资源有限。
小牛犊皮主要用于制作光亮、粒面细致的高档的鞋面革。
水牛皮主要源自印度尼西亚和我国中、南大部分地区。
水牛皮相对于牛皮具有较粗的毛、稀疏的毛和粗糙的粒面 , 表面较厚 , 但局部胶原纤维编织较松疏。
一般水牛皮加工成工业用革( 如带革等)、鞋面革等, 近几年更多的用于制作家具革( 如沙发革、汽车坐垫革、凉席革等 ).三、真皮(一)、真皮是牛、羊、猪、马、鹿或某些其它动物身上剥下的原皮,经皮革厂鞣制加工后,制成各种特性、强度、手感、色彩、花纹的皮具材料,是现代真皮制品的必需材料。
其中,牛皮、羊皮和猪皮是制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种。
真皮分为头层皮和二层皮两类。
1、头层皮是带有粒面的牛、羊、猪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偶尔还有加工过程中的刀伤以及利用率极低的肚腩部位,进口头层皮还有牛只的编号烙印。
全粒面皮可以从毛孔粗细和疏密度来区分属于何种动物皮革。
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
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
其中,水牛皮的毛孔较粗且疏些;黄牛皮则较水牛皮的毛孔细且浓密。
羊皮的毛孔则更细更密且有点斜度,主要有绵羊皮和山羊皮两大类。
猪皮因长毛的规则是3~5根一小撮的分布,故极易区分,一般多用人工饲养的猪皮,还有野猪皮,有名的是南美野猪,这种野猪皮具有较明显的猪皮毛孔及粒面特征,由于其特殊的胶原纤维组织结构,可加工成非常柔软的服装革或手套革,价值很高。
另外,鸵鸟皮、鳄鱼皮、短鼻鳄鱼皮、蜥蜴皮、蛇皮、牛蛙皮、海水鱼皮(有鲨鱼皮、鳕鱼皮、鳘鱼皮、鳗鱼皮、珍珠鱼皮等)、淡水鱼皮(有草鱼、鲤鱼皮等有鳞鱼皮)、带毛的狐狸皮(银狐皮、蓝狐皮等)、狼皮、狗皮、兔皮等则容易辨认,且无法制成二层皮。
头层皮是由各种动物的原皮直接加工而成,或对较厚皮层的牛、猪、马等动物皮脱毛后横切成上下两层,纤维组织严密的上层部分则加工成各种头层皮。
2、二层皮是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部分,经化学材料喷涂或覆上pvc 、 pu 薄膜加工而成。
因此,区分头层皮和二层皮的有效方法,是观察皮的纵切面纤维密度。
头层皮由又密又薄的纤维层及与其紧密连在一起的稍疏松的过度层共同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工艺可塑性等特点。
二层皮则只有疏松的纤维组织层,只有在喷涂化工原料或抛光后才能用来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着一定的自然弹性和工艺可塑性的特点,但强度较差,其厚度要求同头层皮一样。
(二)、还有用于现今流行制作的各种皮革,皮面加工工艺有些不同,但区分方法一样。
1 、水染皮:指用牛、羊、猪、马、鹿等头层皮漂染各种颜色,上鼓摔松,并上光加工而成的各种软皮。
2 、开边珠皮:又称为贴膜皮革,是沿着脊梁抛成两半,并修去松皱的肚腩和四肢部分的头层皮或二层的开边牛皮,在其表面贴合各种净色、金属色、莹光珍珠色、幻彩双色或多色的 pvc 薄膜加工而成。
3 、漆皮:用二层皮坯喷涂各色化工原料后压光或消光加工而成的皮革。
4 、修面皮:是较差的头层皮坯,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磨去表面的疤痕和血筋痕,用各种流行色皮浆喷涂后,压成粒面或光面效果的皮。
5 、压花皮:一般选用修面皮或开边珠皮来压制各种花纹或图案而成。
比如,仿鳄鱼纹、蜥蜴纹、鸵鸟皮纹、蟒蛇皮纹、水波纹、美观的树皮纹、荔枝纹、仿鹿纹等,还有各种条纹、花格、立体图案或反映各种品牌形象的创意图案等。
6 、印花或烙花皮:选料同压花皮一样,只是加工工艺不同,是印刷或烫烙成有各种花纹或图案的头层或二层皮。
7 、磨砂皮:将皮革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并将粒面疤痕或粗糙的纤维磨蚀,露出整齐均润的皮革纤维组织后再染成各种流行颜色而成的头层或闫ぁ? 8 、反绒皮:也叫猄皮,是将皮坯表面打磨成绒状,再染出各种流行颜色而成的头层皮。
9 、激光皮:也叫镭射皮,引用激光技术在皮革表面蚀刻各种花纹图案的最新皮革品种。
四、、再生皮再生皮将各种动物的费皮及真皮下脚料粉碎后,调配化工原料加工制作而成。
其表面加工工艺同真皮的修面皮、压花皮一样,其特点是皮张边缘较整齐、利用率高、价格便宜;但皮身一般较厚,强度较差只适宜制作平价公文箱、拉杆袋、球杆套等定型工艺产品和平价皮带,其纵切面纤维组织均匀一致,可辨认出流质物混合纤维的凝固效果。
五、人造革人造革也叫仿皮或胶料,是pvc和 pu 等人造材料的总称。
它是在纺织布基或无纺布基上,由各种不同配方的 pvc 和 pu 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可以根据不同强度、耐磨度、耐寒度和色彩、光泽、花纹图案等要求加工制成,具有花色品种繁多、防水性能好、边幅整齐、利用率高和价格相对真皮便宜的特点,但绝大部分的人造革,其手感和弹性无法达到真皮的效果;它的纵切面,可看到细微的气泡孔、布基或表层的薄膜和干干巴巴的人造纤维。
它是早期一直到现在都极为流行的一类材料,被普遍用来制作各种皮革制品,或部分的真皮材料。
它日益先进的制作工艺,正被二层皮的加工制作广泛采用。
如今,极似真皮特性的人造革以有生产面市,它的表面工艺极其基料的纤维组织,几乎达到真皮的效果,其价格与国产头层皮的价格不相上下。
试析我国皮革新政对国内皮革行业的影响六、试析我国皮革新政对国内皮革行业的影响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制革行业的生皮加工贸易被正式取消了,同时取消的还有干革(坯革)、湿革(包括蓝湿革)的出口退税。
2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等三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制革行业的环保生产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
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国家为实现制革、毛皮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进一步举措,体现了国家绿色经济发展观。
国家环保新政的相继出台,势必对制革这一轻工行业中继造纸和酿造工业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国家环保新政从今年开始实施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对制革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六部委从2006年起终止了进口生皮、出口蓝湿革和成品革的加工贸易方式,并且取消皮革的出口退税,包括干革(坯革)、湿革(蓝湿革),其产品描述为:“经鞣制的不带毛牛皮(包括水牛皮)、马皮、绵羊或者羔羊皮、其他不带毛动物皮及其坯革,不论是否剖层,但未经进一步加工”。
这意味着制革业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皮和生皮的进口关税,只能从成品革和皮革制品的出口中获得退税。
这样,就让制革业的加工贸易优势荡然无存。
目前,大多数皮革生产国家及地区生皮进口免关税或很低的进口关税,而中国生皮进口关税过高,达5%~14%,造成了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生皮竟高达70%以上。
该政策的出台,除使从事生皮加工贸易的企业多缴5%~14%的进口关税外,出口退税还少退4%,企业成本将提高9%~18%,制革企业无法承受,只能放弃这部分市场。
因此,新政对于近年来许多新上的制革项目影响较大,如广东台山的广海制革工业园区将因此重新审视并调整原先的规划。
另一方面,由于该政策规定,允许已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在海关备案的加工贸易业务在有效期内执行完毕。
因此,对国内制革加工贸易方式的完结留下了一定的缓冲期,对加工贸易的冲击逐步显现,下半年将集中凸现。
但同时对行业留下的影响是,加工企业无不充分利用已备案的有效期,大量进口原皮和生皮,造成国际市场从去年底到现在原皮紧张,价格上扬。
国内许多原皮公司和代理公司普遍反映,今年碰上了生意最不愁的好日子,只要有货不愁没有订单,只恨没有更多的原皮资源供应国内市场。
如果说加工贸易方式的取消给制革行业带来直接影响的话,《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一些制革企业来说套上了紧箍咒,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变革。
仔细研读新政策,制革行业在近年内必将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必要罗列一些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一、低盐保存,逐步淘汰撒盐保藏鲜皮的原皮保藏工艺,采用转鼓浸渍盐腌法,或池子浸渍盐腌法等。
这是对国内原皮收购和保藏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提倡原皮冷冻保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制革厂建在大型屠宰场附近,直接加工鲜皮。
这正好印证了近年来如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一些新上大型制革企业向原皮生产地靠拢的趋势。
七、中皮革质量标准与国际皮革质量标准差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起草、发布的国际标准主要以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为主,产品标准较少。
ISO/TC 120 皮革技术委员会起草、发布的ISO 国际标准也以方法标准为主,少数的几个产品标准全部处于DIS、FDIS 稿阶段,还有几个相关的生皮标准、蓝湿革标准。
国外对产品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合同或协议中,由市场进行调节,还有一些大的公司也有自己的产品标准。
中国标准中,产品标准的数量占有相当比重,方法标准主要以ISO 标准为采标对象,修改、等效采用ISO 国际标准,采标率约为40%,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标率。
在产品标准方面,国外比较重视耐光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卫生和安全性能,标准中不体现感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