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专业开题报告(中)-王洁-20141016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专业开题报告(中)-王洁-20141016

学校代码:10036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专业开题报告口译实践与跨文化交流理论——卡特彼勒2014亚太区沟通员大会实践报告培养单位: 英语学院专业名称: 英语口译培养方向: 商务口译项目性质: 交替传译学生姓名: 王洁指导教师: 王欣红实践导师:蒋好书报告日期: 二〇一四年十月Proposal for Graduation Report of Master of InterpretationInterpretation Practic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ies: Practice Report of Caterpillar 2014 Asia Pacific Communicator ConferenceByWang JieAdvisor: Wang XinhongIntern Tutor: Jiang Haoshu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October 20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毕业报告选题审核表英语学院(系)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王洁的硕士毕业报告选题审核结果如下(请在以下选项□内划√)笔译专业:选题有价值□英译汉□汉译英□内容符合□长度达标□英语撰写□汉语撰写□口译专业:选题有价值□符合专业方向□报告提纲明确□长度达标□英语撰写□汉语撰写□经过审核,现做出如下处理意见(请划√),:一、同意按毕业报告选题进行写作。

()二、同意毕业报告选题,但必须对内容及方法作相应修改。

()三、重新选题。

()导师签名:指导意见:要求:请导师给出学生毕业报告写作的具体意见,字数不得少于100字。

目录第一部分口译项目简介 (1)1.1 本项目的目的 (1)1.2 本项目的概况 (1)第二部分口译项目进展 (3)2.1 第一阶段 (3)2.2 第二阶段 (3)第三部分口译报告结构 (5)参考书目 (7)第一部分:口译项目简介1.1 本项目的目的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日益活跃,跨文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而在大型跨国公司中,劳动力背景也日渐多元化。

卡特彼勒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且中国市场近年发展迅速,对企业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卡特彼勒2014亚太区沟通员大会于2014年07月23号至2014年07月26号举行。

此次会议是对卡特彼勒亚太地区沟通专员的一次集体性培训和沟通部门的团队建设,作者在其中担任陪同口译,并在团队建设中的“中国现代艺术”讲座活动担任交替口译。

沟通和理解对于卡特彼勒的经营管理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的沟通专员。

因而,其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中准确恰当地传递信息更是至关重要。

此次口译项目——关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讲座,为外国沟通专员提供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的机会,缓解由公司内部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改善卡特彼勒公司内部跨文化沟通,提高跨文化管理,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当前口译研究主要还是侧重语言的把握,而对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难题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渴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愿望愈加强烈。

口译员作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桥梁起着关键作用。

恰当准确地传递中国理念和思想是口译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跨文化理论对口译有指导意义,本次口译实践报告结合跨文化沟通理论,通过分析口译中遇到的问题,为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做出些许贡献。

同时,本次实践报告中分析到的具体语言现象,例如如何进行中国古诗词的现场口译,如何向现场观众最恰当的传达艺术作品的内涵等,也为改善口译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1.2 本项目的概况本次口译实践报告分析的是在2014年07月23号至2014年07月26号举行的卡特彼勒公司2014年亚太区沟通员大会(Caterpillar 2014 Asia Pacific Communicator Conference)。

自2014年06月至09月,作者在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中国品牌推广和沟通部门实习。

作者在此次会议中担任陪同口译,外籍员工接待,以及07月26号团队建设活动的交替口译工作。

卡特彼勒公司成立于1925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矿用设备的生产商及供应商。

此次会议参会人员有来自卡特彼勒美国总部的政府事务部门全球副总裁、全球内部沟通员主管、政府事务部门代表,来自新加坡、印度、日本和泰国的沟通员代表,以及中国各办事处和工厂的内部沟通专员,共计52位。

本次口译项目中的“中国现代艺术”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主讲。

他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有关中国现代艺术的讲解主要分为概念性讲解,即发展阶段和艺术专业概念,和艺术作品的讲解。

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性行为,体现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讲解,会议参与人员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一口译项目体现跨文化交流和口译的综合能力。

此外,本次口译项目还包括培训活动中的陪同口译,例如向外国同事介绍卡特彼勒在中国发展状况、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在798艺术工厂中对于各个艺术馆的讲解,以及互动活动中的沟通交流。

口译不仅要求较好的语言能力,还要求跨文化知识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第二部分:口译项目进展2.1 第一阶段本次口译实践的第一阶段为07月23号至07月25号的陪同口译工作,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员工的接待工作以及会议培训期间的现场支持工作。

2014年07月23号,卡特彼勒美国总部的政府事务部门全球副总裁、全球内部沟通员主管、政府事务部门代表,来自新加坡、印度、日本和泰国的沟通员代表,以及中国各办事处和工厂的内部沟通专员聚集北京卡特彼勒大厦。

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品牌推广和沟通部门与总部的员工进行会议最后的准备和调试工作,确保接下来几天会议的顺利进行。

作者负责接待美国总部员工,并协调会议准备工作。

2014年07月24号至25号为沟通员培训。

培训会以英文进行,第一天的内容包括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致辞,全球政府及企业事务部副总裁致辞,以及由各个代表关于沟通工具运用、沟通技术和资源、卡特彼勒写作指引和演讲写作、以及品牌推广活动概览。

第二天主要为法律培训,人力资源沟通,以及“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

在这两天,作者主要负责培训会现场的支持工作,以及外籍员工在北京办事处的陪同工作。

2.2 第二阶段此次口译实践的第二阶段为07月26号在“中国现代艺术”讲座的交替口译。

此次亚太地区沟通员大会以在798艺术工厂的团队建设活动收尾。

由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开展有关“中国现代艺术”的讲座。

该讲座由北京798艺术工厂的历史讲起,简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渗透其中。

作者在这场讲座中担任交替口译,为现场的卡特彼勒外籍员工提供口译服务。

讲座由中文进行,作者担任讲座的中到英的交替口译。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作者担任陪同口译。

面向的受众是卡特彼勒美国总部员工,以及亚太区其他国家的员工。

对于此次讲座的准备工作,作者跟演讲者在之前有过沟。

通过沟通,了解到此次讲座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并看了演讲者的PPT。

同时,演讲者也提到,讲座的受众非艺术从业者或学习者,故内容不会很专业,而且演讲者会对各个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由于作者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不是很了解,且PPT内容以艺术作品图片居多,文字内容较少,所以在讲座之前作者展开了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调查。

同时,演讲者还会介绍798艺术工厂的发展历史,故作者也查了798艺术工厂的相关介绍。

讲座进行节奏较慢,内容较为平实,语句偏向口语化,没有过难的长句,笔记不是困难,理解不是难题。

作者的口译也得到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同事的认可和赞许。

除去这些,有如下几个难点:1)讲座中出现了一些古代诗词,这些比较难翻译,而且是作者之前没有准备到的,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枯藤老树昏鸦”等等。

2)中国现代艺术与中国哲学紧密相连。

在讲座中涉及到的一些艺术作品主题与中国古代哲学相关。

向非本国文化的人翻译并传达诸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义着实考研作者的口译能力和文字功底,以及现场应变能力。

3)讲座中会针对某些艺术作品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会描绘这些艺术作品的场景和内容。

作者翻译的时候语言较为平实,若能润色,使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效果会更好。

4)讲座中运用到的少许修辞手法,也是此次口译项目的难点之一。

5)讲座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艺术专业名词,同时由于对西方艺术史也知道的不太多,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等,在准备工作中有些准备到了,而另有一些没有准备到。

第三部分:口译报告结构本次报告主要有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对实习单位进行介绍,并说明此次口译项目及进展。

第二部分介绍跨文化相关理论和口译研究现状,并做简要的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为主体部分,以口译项目中遇到的难点为分类标准,结合跨文化沟通相关理论以及口译理论,具体分析口译实践中的点。

第四部分为总结。

通过对此次口译项目进行总结,提出口译实践中遇到跨文化沟通方面困难的解决办法,并指出以后的口译练习所需加强训练的方面。

具体来说,此次口译实践报告以下列各部分的内容提要展开:第一部分介绍实习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实习公司“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背景介绍,以及本口译项目的进展,作者完成本项目的基本情况。

此外,还会讲述本次实践报告的学术价值。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有着强烈好奇心,这一切都需要国际传播者的作用。

其中,口译员在国际传播中是一股重要力量。

如何把握口译中的跨文化翻译难题对于通过口译传递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是重中之重。

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译员做出些许贡献,正式实习的最大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为理论介绍和文献综述。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多方面差异,会对翻译过程产生影响。

如宗教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认知思维差异、价值观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等。

对于理想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与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

语言失去了文化背景,很多具体的意义就会变化甚至缺失,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进行具体处理。

口译不似笔译,可以查阅资料,细细打磨,找到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口译的现场性、不可预测性和口译项目的独立完成性给译员很大压力。

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跨文化角度,还需要结合口译实践的特点来分析。

口译理论方面,该部分会讲述口译的相关概念,以及口译的评判标准。

在口译项目评判方面,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学者对于口译项目评判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