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暖通工程暖通毕业设计

建筑暖通工程暖通毕业设计

建筑暖通工程暖通毕业设计一、绪论1.1我国暖通空调的现状及其发展自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空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中,空调技术已成为衡量建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90 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移峰填谷,把蓄冷空调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泵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 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

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1.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建筑空调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外研究现状能源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美国的整个能源消耗中,有约1/3 以上消耗在建筑能耗上,这些能耗用来满足人们的热舒适、空气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师协会、美国制协会、美国冷却塔协会等组织、美国能源部以及众多暖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如York, Carrier 等都为建筑节能做ft了很大的贡献。

特别是美国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高性能冷水机组,使得冷水机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为20 世纪70 年代的62.3%。

美国在空调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在冷却水系统方面着重于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达到减少冷却水泵能耗的目的。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其主要能源来自进口,同时又是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

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日本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建筑节能方面,日本做了大量工作,颁布了许多节能法规,提ft了建筑节能的评价方法。

日本的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对空调和制冷设备的投入也很大。

Daikin 公司首推的变频VRV 系统,为中小型建筑安装集中式空调系统创造了条件;Sany 公司则在直燃式冷水机组上成绩卓著。

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用能。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工程系统。

在美国地源热泵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20%左右;瑞士40%的热泵为地祸热泵,瑞典65%的热泵为地祸热泵。

1.2.2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节能降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能源显得越来越紧张。

(1)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国内研究现状概况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大,甚至ft现了空调系统与经济建设争抢电力资源的情况。

因此,在建筑物节能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建筑总能耗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探讨空调系统的节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中,冷源系统的能耗是最大的。

近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空调冷源系统的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源系统的形式选择上,对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较多,通过对众多方案的分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吸收式冷水机组节电而不节能,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应区别对待,对于有余热可以利用的地区,应大力提倡使用吸收式冷水机组,而一般建筑物则应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

当然,在进行冷热源系统的选择时,还要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电力供应状况、能源情况、空调系统有无采用余热回收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问题。

(2)我国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一些地区空调系统的调查发现,设计人员在涉及选用冷水机组时多考虑其额定工况下的全负荷性能,而对其部分负荷性能的考虑较少。

在风冷式冷水机组和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选择应用上我国制冷工程界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我国在冷源水系统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一般都是按冷水机组的样本提供的冷却水量和冷冻水量进行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选择。

对于水系统的水泵是否运行节能则关注不多。

事实上,对于冷水机组的运行而言,冷凝器和蒸发器都要求定流量,因此,对于冷水机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时,水泵的输ft都是全负荷输ft,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是相当大的。

因此水系统的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1.3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建筑节能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适应宏观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控制建筑微气候,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的又迈ft了坚实的一步。

但是对空调的依赖也逐渐成为建筑能耗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制冷空调系统的ft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20 世纪70 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能耗的35%,空调能耗又约占建筑能耗的50%~60%左右。

由此可见,暖通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高达22.75%。

因此,建筑中的空调系统节能已成为节能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于是降低空调能耗也被纳于建筑节能的任务中,如何更好的利用现在的空调技术服务人类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能耗的要求,是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要点。

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的质量和节能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供选择,设计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1.4空调的发展和前景1.4.1变频空调的发展变频空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

它与一般空调比,有着高性能运转、舒适静音。

节能环保、能耗低的显著特点,它的ft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日本作为变频空调强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变频空调已占其空调市场的90%左右。

变频空调在我国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到8 年时间就达到与日本先进水平同步。

进入2000 年,国内个别企业将直流变频技术与PAM 控制技术结合应用,使空调完全进入变频空调的最高领域。

它不仅使直流变频压缩机的优越性能充分发挥,更能利用数码特点,准确提高能效,达到节能51%的目的。

1.4.2无氟空调的发展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以前空调业所采用的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及产生温室效应,对大气造成破坏,因而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

近年来以海尔空调为代表的无氟空调的ft现,标志着无氟空调时代的来临。

1.4.3舒适性空调的发展健康是空调业发展的主题之一。

以前的空调采用了多种健康技术,如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空调产品的健康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海尔空调把负离子、离子集尘、多元光触媒、双向换新风、健康除湿等领先技术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而未来空调进步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灵活使用。

空调气流的舒适度是健康空调的另一个标准。

传统空调的送风方式简单,直接吹拂人体,易引起伤风、感冒、头痛、关节痛等不舒适状态,因此新近推ft的风可以从周围环绕,而不是对人直吹,通过改善空调送风的气流分布,令人感觉更舒适的空调——环绕立体送风、三维立体风的健康空调成了热销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1.4.4一拖多空调器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3 年以前,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以一拖一为主,1993 年海尔推ft一拖二空调后,率先将空调业引入了一拖多时代。

目前海尔一拖多空调产量突破了百万台足以证明其市场消费能力。

海尔MRV 网络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的ft现以及众多厂家的家用中央空调产品使得家庭中央空调迅速普及。

1.4.5其它空调新技术的发展1)HEPA 酶技术HEPA 酶杀菌技术对于0.3 微米以上的粉尘吸附率可达99.9%对结核菌、大肠菌等有害细菌具有高效杀菌能力,对霉菌的生长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冷触媒技术冷触媒这一技术采用日本专利,是一种低温低吸附的材料根据吸附--催化原理,在常温下就能对甲醛等有害物质边吸附边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触媒不需要再生,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达十年以上。

3)体感温度控制技术智能装在遥控器上的感温元件,感知室内人们活动范围的温度,并将信息发射到主机接收器上,使主机随时调整运行状态,实现真正的体感温度控制自动化。

4)人感控制技术人感控制技术利用双红外感应器控测人的方位,自动调节送风方向(左送风、中送风、右送风或全方位送风),风随人行。

5)PTC 电辅助加热技术PTC 电辅助加热技术,可在超低温条件下迅速制热,效力强劲,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二、工程概况本建筑地处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处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北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量集中,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本工程为某驾校的办公楼,设计地上四层,建筑物总高约为17.75m,总建筑建筑面积约为3016.94㎡。

一层为交通安全体验区和综合服务大厅等;二至四层为教室、考场和办公室等,每一层均设有公用卫生间。

第一层高5.2m,第二层高4.5m,第三四层高4.0m,第四层高3.6m。

抗震设防烈度按7 级烈度设防,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体系,耐火等级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本楼的空调通风等内容。

该建筑物相关资料如下:屋面:保温材料为80mm 后挤塑聚苯板,采用一级防火等级设计。

外墙:厚度为200mm的砖墙,保温材料采用60mm厚聚苯板保温板,20mm 厚混合砂浆,真石漆外墙涂料。

外窗:外窗采用塑料中空玻璃门窗,内有白色帘作为内遮阳,玻璃均为无色浮法中空玻璃。

人数: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ft的要求确定的。

照明、设备: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灯罩无通风孔,功率为11w/m²。

设备负荷为20w/m²。

空调使用时间:办公楼空调每天使用11 小时,即7:00—18:00;动力与能源资料:a.动力:工业动力电,340V—50HZ;b.能源:由自备空调机房供给。

气象资料:表 2.1 室外气象参数表表 2.2 室外计算参数表表 2.3 室内设计参数表室内空气压力稍高于室外大气压。

预设方案:办公楼的外围护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采用自重的轻型墙体材料作为外围护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