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gai

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gai

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甲状腺解剖及生理
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中间以峡部连接。

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椎体叶,与舌骨相连。

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被膜为甲状腺固有膜、很薄,与甲状腺紧密相连,外层被膜又称甲状腺外科被膜,较厚,与内层被膜借疏松的纤维组织联接。

两层被膜间的间隙甚狭,在此间隙内有动脉、静脉及甲状旁腺。

手术分离甲状腺时,应在此两层被膜之间进行。

甲状腺借外层被膜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又借左、右两叶上极内侧的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

因此,在做吞咽动作时,甲状腺亦随之上、下移动。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有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第一支,沿喉侧下行,到达甲状腺上极时,分成前、后分支进入腺体的前、背面。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呈弓形横过颈总动脉的后方,再分支进入甲状腺的背面。

甲状腺上、下动脉之间以及咽喉部、气管、食管的动脉分支之间,均具有广泛的吻合;故在手术中将甲状腺上、下动脉全部结扎,也不会发生甲状腺残留部分及甲状旁腺缺血。

甲状腺表面丰富的静脉网汇成上、中、下静脉干;上干伴行甲状腺上动脉,
导致颈内静脉;中干常单行,横过颈总动脉的前方,亦导致颈内静脉;下干数目较多,在气管前导致无名静脉。

甲状腺的淋巴汇合流入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

气管前、甲状腺峡上方的淋巴结和气管旁、喉返神经周围的淋巴结也收集来自甲状腺的淋巴。

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运动,来自迷走神经,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上行至甲状腺叶的背面,交错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之间。

喉上神经亦起自迷走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为感觉支,经甲状舌骨膜进入喉内,分布在喉的粘膜上;外支为运动支,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下行分布至环甲肌、使声带紧张。

因此,手术中处理甲状腺上、下动脉时,应避免损伤喉上及喉返神经。

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

甲状腺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

T3的量虽远较T4为少,但T3与蛋白结合较松,易于分离,且其活性较强而迅速。

因此,其生理作用较T4高4~5倍。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受下丘脑、通过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调解和控制,而TSH的分泌则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当人体内在活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时(如寒冷、妊娠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或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发
生障碍时(如给与抗甲状腺药物)血中甲状腺素的浓度下降,即可刺激垂体前叶,引起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反馈作用),而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过程加快;当血中的甲状腺素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它又可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负反馈作用),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的速度减慢。

通过这种反馈和负反馈作用,维持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之间的生理上动态平衡。

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在围术期易产生恐惧心理,使体内的儿茶酚胺增高,生命体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身体恢复。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对颈部手术的担忧,一方面是对手术危险性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颈部切口影响美观的忧虑。

术前护士应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向患者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特点、手术过程及优点,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2.术前准备
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心血管功能和肝、肾功能检查,基础代谢测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喉镜检查声带功能,X线检查气管位置及血钙、磷测定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必须在内科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基础代谢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15%以下),脉搏在90次/min以下后,停服抗甲状腺药物,改服复方碘剂2周左右,使甲状腺明显缩小、变硬,便于手术操作和减少术中出血。

其他如皮肤准备、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1.1对手术野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血浆引流管的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低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短时间量多,颜色鲜红,要及时通知医生
1.2体位: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变卧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
1.3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起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制肉类、乳晶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人,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1.4在重视术后病人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遵医嘱吸氧;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 h内,是最危急的。

常见原因: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因手术时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结扎线滑脱所引起;②喉头水肿:主要是手术创伤所致,也可因气管插管引起;③气管塌陷:是气管长期受肿大甲状腺压迫,发生软化,切除甲状腺体后软化的气管失去支撑的结果等。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可有颈部肿胀,切口渗出鲜血。

术后注意观察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术后血压平稳后取患者半坐卧位,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一旦出现血肿压迫或气管塌陷,需立即进行床边抢救,剪开缝线,敞开伤口,迅速除去血肿,结扎出血的血管,待病情好转,再送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他处理;对喉头水肿者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30 mg静脉滴注,吸氧,呼吸困难无好转时行气管切开。

因此,术后应该常规地在患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和手套以备急用
2.2喉返神经损伤一侧损伤患者表现声音嘶哑,两侧损伤导致声带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术后鼓励患
者发音,向患者提问,力求回答简短,以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急救药品。

2.3喉上神经损伤;多在处理甲状腺上时损伤喉上神经内支或外支。

外支受损可使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驰和生调降低。

内支受损会使喉部粘膜感觉丧失,在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误咽、呛咳。

应协助患者坐起进食或进半流质食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2.4手足抽搐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除、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2h。

严密观察,注意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和麻木感,饮食适当控制,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

给予患者高钙、低磷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海味等。

症状轻者,口服钙片和维生素D3;症状较重者,口服双氢速固醇,可迅速提高血钙。

抽搐发作时,应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 ml。

2.5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搏>120次/min,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同时合并有神经、循环和消化严重功能紊乱。

立即予以处理。

口服碘化钾溶液3~5ml,紧急时将10%碘化钠5~10ml
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用退热、冬眠药物或物理降温等综合措施,尽量保持患者体温在37℃左右,吸氧,减轻组织缺氧。

健康教育:
1.心理调适: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指导病人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

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因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故在切口愈合后即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并随时保持患侧上肢高于健侧的体位,以防肩下垂。

3.治疗:甲状腺全切除者应遵医嘱坚持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需行放射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治疗。

4.随访:教会病人颈部自行体检的方法;病人出院后须定期随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

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