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118例,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2.5%)。
结论:首先要熟悉甲状腺及其毗邻的局部解剖关系,术中切口长度适中,术中操作轻柔,囊内结扎甲状腺上下极血管,甲状腺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
2003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以下分别称甲瘤、甲亢、结甲、甲癌)患者118例,其中发生各类并发症3例,占全部手术的2.5%。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8例,男46例,女72例;年龄25~73岁,平均44.6岁;其中甲瘤109例,甲亢3例,结甲4例,甲癌2例。
麻醉方式:麻醉采用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115例,气管插管全麻3例。
手术方式: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76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例,一侧全切、对侧次全切除术5例,腺瘤摘除术28例。
结果
本组病例中,进行各类甲状腺手术118例,出现3例并发症,分别为术后出血1例,术中止血线结脱落;术后轻度声音嘶哑1例,随访6个月内恢复正常发音;术后呼吸困难1例,2周后缓解。
并
发症发生率占全部手术的2.5%。
讨论
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的措施:甲状腺手术切口长度要适中,一般长6~8cm,能够充分地显露出肿物为宜;充分显露甲状腺血管,在直视下操作,操作轻柔,避免强力牵拉而导致血管撕裂出血。
采用直视下分离、结扎、缝扎甲状腺血管,尤其是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时,甲状腺表面静脉壁极薄且已经被压瘪,钝性分离易撕破出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则动脉血供丰富,显露时尤其应该注意,一旦出血,可用细针缝扎止血。
甲状腺上动脉的处理,在充分游离甲状腺上极后,分离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最安全的方法是紧贴上极腺体,贴近血管自下而上的分离血管,推开疏松的周围组织,在甲状腺外被膜和固有膜(即所谓囊内)之间分离结扎或缝扎。
为了防止结扎线脱落,本研究中采用对剥离的每一动脉在未切断之前先结扎一道,切断后再缝扎一道,血管近心端双重结扎法。
上极血管损伤或结扎线结脱落,通常是上极没有充分显露、强行分离或集束状结扎造成的。
一旦上极血管被拉断或结扎线结脱落,应立即压迫同侧颈总动脉,迅速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扩大切口,在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结扎之。
对于术中不慎发生颈内静脉撕裂或穿通伤者,为防止空气栓塞,可向出血侧注入生理盐水并压迫止血,然后根据裂口情况分别采取修补或颈内静脉结扎术。
甲状腺下动脉的处理,本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将进入甲状腺下极的血管逐一缝扎(囊内结扎法)。
预防术后出血的方法是术中止血一定要彻底,在标本切除后,要用
生理盐水冲洗术腔,仔细检查术野中的活动性出血点,妥善结扎,让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的患者咳嗽、憋气,让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由麻醉师捏气囊鼓肺,检查术野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出血点,充分止血。
本组1例术后出血,其原因是颈前肌群横断结扎线脱落造成活动性出血,颈部肿胀,立即送手术室,打开切口探查,出血点给予重新结扎后治愈。
神经损伤的预防:⑴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喉返神经的解剖变异在甲状腺下动脉处最常见。
有的学者认为在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为了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应尽量远离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但实际手术中,即使结扎主干后,术中也有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主干断离结扎后还可能引起甲状旁腺的血供缺乏,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不做腺叶全切除者,不必刻意去解剖喉返神经,保留腺体背侧部分即可。
对甲状腺癌需要做腺叶全切除者则必须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如果气管食管沟有肿大淋巴结必须同时清扫气管食管沟淋巴结。
我院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做法是:在处理甲状腺下极血管时通常采用囊内结扎法。
其依据是喉返神经的解剖变异不管怎样复杂,但其走行总是在甲状腺外被膜之外的,所以囊内结扎法是安全的。
目前采用囊内结扎法的观点也是多数学者公认的[1]。
同时,在处理腺体背面组织时,不宜过度牵拉腺体,尽可能保留完整的腺体后被膜,对所谓“危险区”内的出血点应准确止血,不宜大把钳夹,不宜电刀止血,过热也有损伤喉返神经的可能。
对良性病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行楔形切除腺体组织,应尽量保留内、外侧
包膜。
对于恶性病变甲状腺全切除时,行包膜内切除术,保留完整的后被膜。
对其创面出血点不宜钳夹过深,缝合包膜时也应避免深缝。
本组有1例术后轻度声音嘶哑,出现在术后第3天,应用中医针灸治疗1个疗程,随访6个月内恢复正常发音。
笔者认为其发生原因可能是:①因肿物较大,术中过度牵拉造成喉返神经术后水肿;
②术后组织水肿或继发小血肿压迫神经;③纤维瘢痕收缩压迫神经。
⑵喉上神经损伤的预防:甲状腺手术中诸多学者都关注喉返神经损伤的报道,很少学者提到喉上神经损伤,据国外文献报道,甲状腺手术喉上神经的损伤率0.3%~14%。
术中大出血,盲目慌乱钳夹止血是喉上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其他损伤包括神经走行变异而未被注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操作粗暴分离不细致,大块结扎;将血管神经一并结扎;过度牵拉腺体、大幅度翻动腺体残端时误扎误缝神经等。
甲状腺手术损伤喉上神经的类型有结扎、切断、钳夹、牵拉;前两者可引起永久性的声带麻痹,后两者可在3~6个月恢复功能。
也有术后几天才出现声音嘶哑,也多由于术区水肿、血肿或瘢痕牵拉引起,一般预后较好。
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可引起环甲肌瘫痪,以致患者声带松弛,声调降低,喉上神经内支损伤的患者则由于喉黏膜的感觉丧失,失去反射性咳嗽,在进流食、特别是饮水时,可引起误咽、呛咳。
甲状腺手术喉上神经损伤的预防:熟悉解剖关系,提高手术技巧,分离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最安全的方法是紧贴上极腺体,远离甲状软骨侧板,贴近血管自下而上的分离血管,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分离结扎动脉,避
免整束大块结扎。
甲状腺手术损伤喉上、喉返神经的研究展望:由于切断、结扎引起的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理疗、局部热敷、针灸等综合治疗,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今后研究的方向是寄希望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目前对于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包括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减压术、颈丛与喉返神经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
对于喉上神经损伤报道不多,随着神经外科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应可获得较大的发展。
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甲状旁腺被切除或损伤,可引起手足抽搦。
有文献报道甲状腺手术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钙)发生率1%~32%。
因此,在施行甲状腺手术时,应加以注意。
首先,在切除甲状腺体时,应尽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
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被膜,结扎进入甲状腺分支,保留主干。
该操作方法能有效地减少甲状旁腺缺血引起术后的低钙,同时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2]。
其次,术中应注意甲状旁腺与脂肪、淋巴组织的鉴别,切除的甲状腺腺体应随即做详细检查,如发现有甲状旁腺被误切,应将甲状旁腺取出移植至颈前肌层中。
只要多保留腺叶背面包膜,勿结扎下动脉主干,不是双侧甲状腺全切,一般不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不足[3]。
本组病例术后未见手足抽搦症状发生。
呼吸困难的预防:本组有1例在手术结束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困难。
分析原因:①可能与腺体巨大,压迫气管造成气管轻度软化,术中牵拉腺体过度造成;②因创面大,术后水肿渗血或出
血;③气管狭窄,患者反复麻醉插管,使喉头水肿,气管前操作创伤又加重气管和咽部水肿,从而使呼吸道不通畅。
经内科、针灸治疗有效,未行气管切开,2周后症状缓解出院。
鉴于此,在甲状腺术中,除了妥善保护喉返神经外,还应注意气管是否受压软化,同时,手术操作轻柔,避免粗暴牵拉,术野止血彻底,气管插管时避免喉部创伤,对预防术后呼吸困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甲状腺手术只要熟悉并掌握甲状腺及其毗邻的局部解剖,术中切口长度适中,术中操作轻柔,囊内结扎甲状腺上下极血管,甲状腺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方国恩,施俊义,盛援,等.甲状腺疾病3091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0):596.
2 郭伟,谭介恒.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3):471-472.
3 王炳煌.甲状腺切除术后功能性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5):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