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精品系列张PPT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精品系列张PPT
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
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
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
一诗相近。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2019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场的安静肃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穆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 E 是作者自
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谦之语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
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
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2017全国卷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2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 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 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 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歌中的“穷” 意味“身受压抑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遭遇理想困窘,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处境艰难”,又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如“穷且益坚”。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
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C“透过一扇小窗 远距离欣赏这幅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作”错,原意是作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者赞美许道宁通过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一扇小窗大小的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作,表达出辽阔万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里之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
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4)铜鞮dī陌:代指襄阳。
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
密关联,脉络清晰。
2018全国卷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阅读唐诗,完成各小题。
2018全国卷
精卫词 王建
3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 高 考 试 题 分 析 》 解 读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
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2018北京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卷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
,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
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
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D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
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
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A 从“高山未尽海 未平,愿我身死子 还生”可看出作者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对精卫的赞美,因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此“作者对精卫填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说法有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2017全国卷 1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 (B E)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为突出考
D“受恩必报”在诗 中并没有根据。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
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精神的归依,形成鲜
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
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
恩必报。
2019全国卷
阅读唐诗,完成题目。
B“不得不接受
野歌 李贺
生活贫穷”错,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
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
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高考选择题》 课件 (共5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