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附答案

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附答案

D、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即每24g镁反应生成氢气2g;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HCl= Fe Cl2+H2↑,即每56g铁反应生成氢气2g。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横坐标代表的是稀盐酸的质量,而不是反应时间,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所以对于酸来说刚开始滴加,金属是过量的,铁和镁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铁的质量比较大,所以铁先反应完,然后另一种金属会继续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详பைடு நூலகம்】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 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 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一开始呈碱性,pH>7,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也不会呈酸性,故A错误;
B.金属活动顺序中,Al比Zn活泼,与酸反应速率Al比Zn快,在图像中表现应为Al的斜线倾斜率大于Zn的斜线倾斜率,故B错误;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高锰酸钾分解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向含有一定量HCl和CaCl2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B正确;
故选:D。
7.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故选D。
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 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 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活动性强于铁,故锌的反应速率大于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每生成2g氢气,需要消耗的锌、铁的质量分布为65g、56g,所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最终是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锌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增大,但是开始时固体质量不是0,故选项错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生成一定质量的铁,最终固体的质量不会为0,故选项错误。故选C。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 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 向氢氧化钾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1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pH逐渐增大,由于反应生成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13;故选项错误;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
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65份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56份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故C不正确;
D、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粉末状大理石反应较快,最终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故D正确。故选C。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