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年级学校目录一、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1)(一)写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1)(二)写作是升学和就业的需要 (1)二、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一)缺乏良好的心态,写作动力不足 (2)(二)观察少或者不会观察 (2)(三)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够 (2)(四)教师教学方法欠缺 (2)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3)(一)教师、家长引导和生活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3)(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5)(三)观察力的培养 (5)参考文献 (7)浅谈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摘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兴趣对口,往往事倍功半。
对于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写作课,特别是小学生,培养兴趣比一股脑儿地灌输技巧和盲目的周记、日记式练习更为重要。
古往今来,科学家也好,作家也好,无不是在自己拥有浓厚的兴趣的领域有所成就,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
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
写作也是如此,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写作态度,推动他自觉地进行写作。
而且写出的作文更有活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应十分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一、语文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规的实用工具,又是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写作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综合了语文学科的各项能力。
它不仅仅是语文素质构成的一个部分,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上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接爱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的基础。
《新编写作学》里说: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汉语写作学》里也曾说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
而小学生正是各项智力开、能力开发的最佳时刻。
学生的一片习作就是综合语文素质和想象力创造力各方面结合的充分体现。
(二)写作是升学和就业需要虽说现下教育机制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学好作文仍然是升学考试的需要。
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最高。
小学阶段作文占30%左右,中学占40%左右,高中占到一半。
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科目界定中,语文中、高考的作文分值的比例越来越大。
学好作文写作,有优秀的文笔,是将来就业的基础及途径。
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作文部分的申论占相当大的比重。
就如一些企业招聘,都以具有一定的文笔和语言能力者优先考虑。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过硬的文笔,就业渠道也会更加宽阔。
比如律师业、广告业、策划业等等。
二、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心态,写作动力不足通过对大部分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他们对作文写作存在的态度就是“又要写作文,随便凑几个字交代一下。
”或者从那里摘抄一点,又或者请别人代写。
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动力推动和调解。
不同的事物都是在不同的动力推动下产生的。
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
可见,写作动力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
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力。
从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敷衍了事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
写出来的作文,及时字数凑够了,但也枯燥无味,读来味同嚼蜡。
文章写的是什么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二)观察少或者不会观察有学生在下笔的时候,也想写点什么有意义的事物,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容。
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观察少,胸中缺少材料。
众所周知,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方能“挫万物于笔端”。
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往往在观察的过程中,收到所观察对象的刺激和触动,因而产生灵感,萌生出做些的欲望。
这种欲望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写作构思。
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弱于成人,又缺乏很好的引导。
看待事物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进行详细有趣的观察。
但是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
(三)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够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而且并不单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值得一辈子学习。
而有的老师只不过将教学围的识字目标完成后,便不多做要求,而且缺少文字、词汇的训练。
学生写白字的情况多,而且有些直接在作文里写拼音。
(四)教师教学方法欠缺1、教师素质不高有些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甚至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方法不对路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但却一味地叫学生写日记写周记,一定要写多少字数,甚至连题目都规定好。
如此一来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而且一个题材反复利用。
这样无目标的求量式教学,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3、讲评方法不正确教师的批改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许多小学生作文的讲评和批改,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
然而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老师来讲学生来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
在批改作文之前,有些老师连文章的主要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甚至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
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写不好便不想再写,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和兴趣。
许多学生碰到作文练习都叫苦不迭,如临大敌。
教师把也往往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
熟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摁头的牛不喝水。
采用强制手段逼迫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枯燥乏味,没有美可谈。
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会产生厌烦心理,写作更是不得要领。
老师教学盲目死板地信奉教条主义,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认为“功到自然成”,往往收效甚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缺失不仅仅影响语文教学的成败,更会导致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一)教师、家长引导和生活环境影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目的的教育、写作兴趣的培养,造成目前众多的学生对写作的真正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为考试而写作的不良思想意识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1、鼓励孩子多方面想象,发散思维教师不仅要强调写作的社会意义,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自身的价值,使学生真正明白写作不仅仅能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上的愉快享受。
写作目的的正确认识往往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往往来自对写作意义有清楚的认识。
小学生正是各方面智力开发阶段。
思维想象力活跃,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想象空间。
尊重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总喜欢问为什么,这是他们想象力萌芽的标志。
顺应孩子的天性,才会真正有效地激发孩子无尽的想象力,这就要求父母、老师面对孩子怪异离奇的想法时,要懂得尊重孩子自由想象的权利,这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
有本文摘上写着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同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长大的志愿都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骂他没有出息难成大器;而国外的老师则称赞说愿你能给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快乐。
这个故事里,中国的老师上纲上线,局限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太多的固定思维模式和教条主义和一味的批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不敢再想像。
而国外老师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众生平等的思想,鼓励孩子敢想敢做。
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也就是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孩子的想法,要真诚地鼓励,不要有不重视的表情或做法,让孩子在父母及老师积极的回应中,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通过想象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用文字并表达出来。
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强提高写作的信心,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很有效的方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的老祖师,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
细化到写作教学上来也是一样。
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分层指导。
根据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对于同一篇习作,对于不同资质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当每一类学生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就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兴趣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用这次和上一次的习作做比较,对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做充分的肯定,寻找基础差的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局部的进步期待全面的提高。
慢慢地,这样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微小的成功点逐渐积累,促使学生从局部成功到整体成功,形成质的飞跃,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对提高学生的信心,培养写作兴趣是很有益处的。
2、生活素材激发想象力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①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有了表象,人才会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进行思维。
所以,表象越贫乏,其想象就越狭窄和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和深刻。
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学生积累表象的第一途径,格式塔理论认为当眼睛看到某种形状时,知觉就已经对客观刺激物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活动,形是视觉在瞬间进行“组织”或“建构”的产物,并不是需要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
因此,丰富学生的表象,应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中入手。
素材的积累的多少是影响写作兴趣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小学生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
我们从调查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用的作多的就是:小时候突然生了病,他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冒着风雨送他上医院;或者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又或者帮助流浪的小猫找到主人。
这些素材的写作已用了无数次,而且有的根本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习作就自然显得空动,不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