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谈中医养生时间:2007年6月2日下午3点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
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
因为这个,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
有以下这种表现:一个是人造冷气,外边热的不得了,一旦回到家里就跟进了冰窟窿一样,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好多次,所以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形,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所以我发现,空调的发明首先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活,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人生活的这种节奏。
这个空调的出现实际上并不长,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
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
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
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暑证。
所谓阴暑证,就是暑天受寒得的一种病,它和暑热症不一样,看起来是暑天得的病,实际上是一种阴寒症。
再有一种,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开门见山。
这是我近几年在南方地区发现的,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各地都有这种病人。
再有一种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吃了东西加上空调不久就吐泻,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热不退,这个高热不退应该说是一种好事,比如说寒气进入人体以后,人体的阳气就要起来抗争,这样的话就发热,发热的几率是这样。
我们发热的时候,常常是吃西瓜、吃冰块,用大量的抗生素,把表面上的东西消下去,实际上这个寒气并没有出来。
它是从外面进去。
你让它从外面透发出去就好了,这个病就好了。
这样的结果,长期发热七八天、八九天、十多天都解决不了。
而且经过这样的治疗这样的处理以后,又留了病根了,一旦遇到一个同样的或者稍微适当的环境,他的病就又发作,这个(情况)很多。
另外一种更比较普遍,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个就是中医总结的哪个寒主收引。
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它就收缩,寒主收引。
大致空调造成的病就是这么多种。
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是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的节奏,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这是一个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
就是睡的非常晚,或者是过夜生活,两点钟不睡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这个就是上海陈玉琴老师跟你们讲过的,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入睡,没有充足的睡眠,深层的睡眠,那么体内的功能就发挥不好,这是一种情况。
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同样会被改变,被破坏。
再加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
比如说冰水、冰块、冰冻的果汁等等。
或者热的话冲一个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
这个东西后果是什么呢?一个就是健康人,就是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脸色,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小青年,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但是并没有发病。
再一个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或者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
这个就是阳气损伤以后非常严重的后果。
再有就是妇女的月经病,产后病,老人的心肺病,和用这个东西都很有关系。
我曾经参与过西医ICU急危症重病人的抢救,我进去(ICU病房)以后,我都冷的受不了,那个心衰、或者是肺衰,或者是肾衰的病人,应该是最怕冷的。
但是在那个(低温)条件下是不行的。
但这个东西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规定。
所以这样的话,这样的病人很不容易救活的。
有些人我建议最好把空调调到26度以上,这是一个方法。
再一个就是我告诉家属让病人赶快出院,这样的一个条件下,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我的这种方法对抗(疾病),那是事倍功半。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现在我就讲“中医养生”。
这个中医养生的内容很多,这是一种大学问,这是一时半刻说不到很多。
我就只讲一下,现在正好是夏季。
为什么在《内经》的养生里头有一个“春夏养阳” 这么一个提法,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没有治那个没有病的人。
而是在治未病以前要找出,有病的话马上就要治。
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就上面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就可以说明一个春夏养阳的重要性。
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的一种,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暖。
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的阳气,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准备到来年春天,开春的时候,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
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
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夏天阳气进一步放生,生发,这个时候人的生命,以及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长、发展。
这两个阶段,耗费的阳气最多。
所有的话,为什么古人提出来,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夏天气候特别热的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
这个时候要不断的补充保护,不要伤害,而伤害阳气最严重,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不仅是南方人,这个风气在北方也很严重。
由于空调、吃冷的食物,冲冷水澡,得了非常难治的病,这种人非常多。
所以春夏养阳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
大家想这个是非常有道理。
同时根据我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广东朋友能够遵循这个方法,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生活习惯,你的健康状况就会很快的有好转。
当然,如果这么长时间有好些病来经过调理,但是在保护、保养这个范围内,春夏养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说到阴阳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阴阳要平衡。
这个观念不完全对。
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的人体所有人体各个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
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是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
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
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的时候,这个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
这个《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
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出现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
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我们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个东西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的变松,要把的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所以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古中医学传承了汉唐以前的古代医学,包括汉唐以后,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发生了走向歧路。
特别是有一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个非常害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