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血压2010指南

中国高血压2010指南


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
我国进行有关叶酸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显示,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 脑卒中风险。但补充叶酸对我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仍有 待进行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 Lancet 2007;369:1876-82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3.诊断性评估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指南目录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3.诊断性评估 4.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我国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证据
1.我国完成的Syst-China(尼群地平)、STONE(硝苯地平 )、CINT(硝苯地平)、FEVER(非洛地平)大型试验证实 治疗高血压患者,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PATS用吲哒帕胺治 疗脑血管病患者,可降低卒中再发危险。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 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或血清肌酐轻度 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1.3-1.5mg/dl,女性 107124mol/L或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22mg/g(2.5mg/mmol)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注:⑴本表与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同;
⑵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风险分层的危险因素

• 治疗4年平均血压水平<120/70 mmHg,脑卒中 及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CHIEF 多中心综合干预临床试验 (13542例)
1,降压治疗:采用中心随机盲终点评估的方法 A组:氨氯地平2.5mg + 替米沙坦40mg B组:氨氯地平2.5mg + 复方阿米洛利 半片 2,调脂治疗:降压试验中正常偏高总胆固醇(4.0-6.1 mmol/L)的患者随机用辛伐他汀10mg/d或常规调脂治疗 3,改善生活方式治疗:按社区整群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 预或常规干预组,包括专门的戒烟、限盐、限酒、减重、 运动等方面的患者与医生的教育
5.高血压的治疗 6.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 7.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 8.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9.继发性高血压 10.指南的推广与实施
高血压患者诊断评估
•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 压。 •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UK-TIA研究: 长时BPV与卒中风险相关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级 别 收 缩 压(mmHg)/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和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
舒 张 压(mmHg)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版主要内容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朱虹岷
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特点
• 权威性:卫生部疾控局、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 合发布
• 科学性:主要根据中国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证据,参考国 际有关证据
• 新颖性:新增少儿高血压,预防战略前移; 增加了新的进展和 内容, • 特色性: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 • 实用性:增加血压管理方法及内容
高血压定义及测量方法
•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 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血压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2010版指南增加对血压变异 性(BPV)的监测
• 常用方法,但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 有白大衣效应 • 反应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诊断晨 峰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评价短时血压 变异 • 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 长期变异情况,评价长时血压变异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 首位危险因素
高血压 吸烟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 20 39 3 7 6 5 4 4 3 9 1 1 4 4 2 4 4
高TC
低HDL
糖尿病
肥胖
13 54
35
CHD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CVD
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临床疾患
•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心脏疾病:MI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 心力衰竭 •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 血肌酐:男性133mol/L(1.5mg/dL) ; 女性124mol/L(1.4mg/dL); 蛋白尿(300mg/24h) • 外周血管疾病 •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 糖尿病(冠心病等危症): 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 餐后血糖:≥11.1mmol/L ( 200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H型”高血压
• 伴随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 mol/l) 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 相对于主要危害为冠心病的C型高血压(伴有
胆固醇升高),H型高血压主要危害脑血管
1.Circulation,2006.113:39:e409-449
2.Selhub J,D Angelo A. Med Sci,1998,316(2):129~141.
降压目标和方式
个体化降压目标
•普 通 高 血 压 患 者 降 至 140/90mmHg以下 • 老 年 患 者 ( ≥ 65 岁 ) 收 缩 压 降 至 150mmHg • 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患 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脑卒中后血压目标140/90mmHg • 能耐受,逐步达标。冠心病患者 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引起 关注
我国高血压与脑卒中更密切
(1/10万) 140 138 112 120 100 80 60 40 20 0 18 32 28 13 12 14 22 73 68 27
脑卒中标化发病率
123
心肌梗死标化发病率
78 79
82 76 64 36 32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1999
常用降压药的种类
• 钙拮抗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 利尿药
• β受体阻滞剂
• 低剂量复方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
适应证
老年高血压 周围血管病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稳定性心绞痛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相对禁忌证
禁忌证
常见副反应
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MI发病比值,我国vs.西方国家: 5~8:1 vs. 1:1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总结
•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每10 个成年人中有2 人患有高血压;总 数约有2 亿 • 患病率从南方到北方递增,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 •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 高钠、低钾膳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将成为又 一重要危险因素 • 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 的并发症 • H型高血压比例高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人)
我国高血压“三率”水平低
%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知晓率 治疗率 2.8 控制率 12.1 6.1 26.3 30.2
1991
24.7
2002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 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更强调和缓降压理念
降压方式
• 降压并非越快越好 • 对老年人、病程较长或 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 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 该慢一点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
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戒烟 限酒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坚决戒烟;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 50ml; 葡萄酒小于100ml;啤酒小于300ml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CCB降压药物满足新指南的降压原则要求
强调选用可以控制24h血压的长效药物 高血压治疗目标强调心脑获益
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 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
初始选药 选择长效
每日一次使用能够控制24h血压的 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
高血压 治疗目标
低BPV更好
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 压达标,最大程度降低心 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1.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 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 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