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三种模式归纳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三种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模式包括央行和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交易商协会主管的资产支持票据。三种业务模式在监管机构、审核方式、发起人、管理人、投资者、基础资产、交易场所、法律关系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都处于首位,企业资产证券化在2015年以来发展十分迅速。
增信措施
内部或外部增信
内部或外部先级必须评级
单评级,优先级必须评级
公开发行是双评级,非公开定向发行不要求评级
交易场所
银行间债券市场
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机构报价与转让系统、证券公司柜台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
登记托管机构
中债登
中证登
上海清算所
要素
信贷资产证券化
企业资产证券化
资产支持票据(ABN)
监管机构
央行、银监会
证监会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审核方式
备案制+注册制
备案制
注册制
发起机构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
非金融企业、金融租赁公司
非金融企业
管理人
信托公司、银监会批准的其他机构
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
投资者
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等
合格投资者,合计不超过200人
公开发行或非公开定向发行
SPV及法律关系
以信托计划为SPT的表外模式,表现为信托关系
以专项资管计划为SPV的表外模式,表现为委托关系
表内模式
基础资产
银行信贷资产(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等)
债权类、受益权类资产(企业应收款、融资租赁、高速公路收费权等)
能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财产、财产权利(公共事业未来收益权、政府回购应收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