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

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

《弟子规》教学规划一、《弟子规》教材分析《弟子规》是由清代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它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尊敬长辈,如何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道理。

它三字成句,音韵和谐,便于吟诵。

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弟子规》课程的目标总目标——《弟子规》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

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小小、小班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中、大班在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

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阅读原文。

三、教学目的1、教育幼儿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幼儿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幼儿诚实、守信。

5、指导学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四、教学内容《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熟读。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六、学习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利用进餐前和离园前复习巩固,亲子阅读。

七、方法措施根据《弟子规》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幼儿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创设适宜的环境进行教育。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幼儿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幼儿理解原文的主旨。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园本课程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实践。

2013年12月《弟子规》——总叙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的大概内容及含义。

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2、学习诵读弟子规总叙部分。

教学准备:1、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2、《弟子规》视频。

教学过程: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是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三、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带领幼儿诵读:老师念一句,幼儿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幼儿念下句。

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课后延伸: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入则孝(一)教案封开教育幼儿园莫丽萍教学目标:1、教育幼儿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2、让孩子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并能背诵弟子规。

3、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

教学准备:1、内容: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2、图片、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讲述,引出课题。

2、教师念弟子规并配合图片解释词句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3、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出示图片,提问孩子图片中的内容。

5、教师结合图片讲述图片内容: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恭敬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戒我们时,应当虚心接受。

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6、教师.通过以上图片故事内容,引出弟子规句子“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7、幼儿跟老师念一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8、幼儿听录音机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则,须顺承”。

9、幼儿和老师一起读弟子规。

10、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2、教育幼儿要孝顺父母。

3、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准备:1、图片、故事、文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1、师:小朋友,你知道:“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是什么意思吗?2、教师以讲形式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的故事背景。

理解父母的爱,学会孝顺父母。

3、带领幼儿诵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三、理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的含义1、向幼儿解“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的含义(附录故事)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2、与幼儿一起认读“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四、回顾内容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认一认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五、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听从父母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四)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3、教育幼儿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藏起来,如果私藏的话,父母一定会很伤心。

教学准备:图片、文字“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故事《陶母封鱼》。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导入:与幼儿一起复习诵读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故事引入,学习新内容:1、师:小朋友,你知道:“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是什么意思吗?2、教师讲述故事(故事内容见附录1)。

让幼儿通过故事形式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故事背景。

理解父母的爱,学会有什么事情要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伤心。

3、带领幼儿诵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三、理解“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含义1、向幼儿解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的含义“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通过提问形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如果去到朋友家看到朋友的玩具很想玩应该怎样做?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引导。

教育幼儿出门跟朋友玩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能自己擅自出去。

去到朋友家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或偷偷藏起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玩一定要问过朋友并征得朋友同意才可以拿来玩。

3、与幼儿一起认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四、游戏《谁会说?》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中是刚才学的哪一句?五、小结: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出去玩的时候要告诉爸爸妈妈,出去玩要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以免爸爸妈妈担心。

附录1《陶母封鱼》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