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 由于胃肌电活动仅控制胃动力,与幽门 或小肠无关,因此EGG和胃排空无一对 一的关系。目前认为EGG异常预示胃排 空可能延迟,而正常的EGG不可能保证 正常的胃排空。这是因为如果胃肌电活 动异常,胃动力将受损,胃排空将延迟。 但如果胃肌电活动正常,电机械偶联异 常,胃排空仍可能异常。临床上EGG异 常与胃排空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争议,
氢呼气试验
原理
氢呼气试验最早在1968及1969年介绍并应用于乳糖吸收不良的诊 断。
试验方法
1.试验前 未用过抗生素2周以上,未作过灌肠术。 2.试验前1天避免进食富含纤维素食品、麦面食、豆类及豆制品、 牛奶及奶制品\禁食、禁烟。 3. 测定氢气基础值。 4.服乳果糖10-15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后,用单向活瓣密闭 袋收集末段呼气标本,每隔15分钟收集一次,历时4-6小时。 5.用注射器抽取密闭袋中末段呼气1毫升,注入氢气气相色谱仪 进行分析。 6.为了不与小肠细菌过度孳生的出峰时间相混淆,有报告在服乳 果糖的同时口服稀钡,定时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头到达部位, 便可辨别出峰时间是在小肠抑或是在回盲部,用以鉴别是小 肠细菌过度孳生抑或是口至盲肠通过时间。
胃电图和胃动力
• 胃电图是对胃肌电活动的检测,而不是对胃 动力的直接测定。 • 胃电图主频决定了胃收缩的最大频率,相当 于胃的MMC III相的收缩频率或者相当于正 常人在进餐后的收缩频率,所以主频偏离2- 4 cpm的胃电图往往提示存在胃动力的障碍。 • 胃电图功率的相对值则反映了胃动力情况 • 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通常是从远端 胃窦的异位起博点起源的,这种胃动过速的 逆向传播抑制了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 • 胃动过缓和胃动力的关系仍有争议,无论胃 动过缓是否抑制了胃动力,都依赖于胃动过 缓的自身特点。
胃排空
适应症: 1、4岁以上儿童 2、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 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排 除器质性疾病者需要了解胃的排空功能。 禁忌症: 1、不能自主吞咽者 2、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 禁忌X线摄片者
胃肠起搏
• 胃肠起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 起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的电流刺激所 “驱动”(driven)。利用电子技术产生的 与人体胃基本电节律相似的生物电信息, 选择最佳的治疗频率与幅值,经体表作 用于胃体起搏点,使胃电活动产生跟随 效应(follow effect),恢复正常的胃电 节律和波幅,从而减轻或消除胃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导 管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小 气来自囊 导 管 放 置 位 置正常
力排时直肠压力及肛门括约肌压力变化分型
•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静 态 食 管 测 压 仪 器
食管测压参数
• • • • LESL 2-4cm LESP 14-21mmHg LESRR >=85% EB 远端时限 2.7-4.8 近端时限 2.5-4.1 近端振幅 51-119mmHg • UESP 40-140mmHg • UESL 3-4cm • UESRR >=85%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 ARM)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 .
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 约肌的收缩压和力排时的松弛压、直肠 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 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 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 肠有无动力和感觉功能障碍。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存在消 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 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 病。
罗马II体系的特点和核心
1
(1)对疾病的认识从单一生物学模式转变 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 (2)建立以症状为基础识别FGIDs的排它 性诊断方法,特异的症状(群)作为某 种FGIDs 的诊断依据; (3)按部位进行分类(6类21种疾病) (4)增加了神经胃肠病学新概念,有助于 解释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和不同FGIDs症状 的可重叠特点;
单导胃电,检测胃节律异 常,不能检测慢波的传播 发展识别慢波不连续和传 播的新方法 瑞士维迪公司最新推出的 4导胃电记录仪具有分辨 多种振幅的能力和足够的 过滤装置,使得胃慢波的 直接传导能够从胃电图中 被识别,其提出的一个新 的参数—慢波偶联百分比 能用来高质量地评估慢波 的下传连续性,更有助于 对胃动力的判断。
氢呼气试验
评价
1. 呼气氢试验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入性的 口至盲肠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但影响此法的因 素较多,正常范围波动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 控制好条件。 2. 正常人群中有2% - 21%特发性缺乏发酵糖类 产氢的菌株。在这些人中呼气氢试验受到限制。 3. 有报告呼气氢试验测定口至盲肠时间的重复 性不甚好,提出乳果糖与试餐同服可减少其变异 性。 4. 结果判断应考虑到胃运动功能。胃切除术后 口至盲肠通过时间缩短。糖尿病胃轻瘫者口至盲 肠通过时间延长。
• 国内已有有关小儿EGG应用方面的 报道,如在小儿周期性呕吐、胃炎、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研 究,认为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存在胃 肌电活动异常、节律紊乱的情况,说 明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异常。
• 因此,EGG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但胃电节律失常不是某一个病 的特异性表现,不同疾病的EGG可有多种形 式出现,而同一疾病EGG也可有不同的表现。 EGG检测胃电变化反映胃动力情况,间接推 测运动功能,内镜及X 线钡餐检查从形态学 方面诊断疾病,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 上不能由EGG结果套用内镜下的疾病。总 之EGG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观察、研 究某些致病因素与胃动力异常的关系以及 评价EGG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0.3 ± 0.5
0.6 ± 1.3 3.9 ± 2.7
< 1.2
20.6 ± 14.8 < 50 3 or less < 9.2
肛门直肠测压适应症
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盆底痉挛 综合征等) 大便失禁 判断存在上述疾病患儿是否需药物、 手术或生物反馈治疗
• 适应症
胃电图
· 胃轻瘫 · 评估提示有胃动力障碍症状(恶心、呕吐、餐后饱胀、 腹痛) · 检测改变胃肌电活动的药物疗效(止呕药、促胃肠动 力药) · 检测有胃肠道其他部位症状,是否也存在胃运动功能 异常: (a)检查慢性便秘患者有无其他部位受累 (b)检查胃轻瘫是否是导致GERD的原因之一 (c)预测Nissen胃底折叠术预后 (d)评价胃底折叠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
罗马II体系的特点和核心
2
(5)诊断FGIDs 前必须排除由器质性病变 导致的功能紊乱,亦即与器质性疾病伴 随的功能紊乱不能诊断为FGIDs,而且, FGIDs每种病的诊断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标准; (6)每组疾病的发生部位、症状不同,但 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 肽和受体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FGIDs 罗马II体系的核心是胃肠功能紊 乱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概念的形成。
EEG前景
国际胃电图的研究现状
• 美国陈建德:没有或极小的人为干扰情况下记录。胃电活 动异常表现为节律紊乱,异位起搏以及信号下传不偶联。 后者需用多导记录仪进行记录。 并提出慢波偶联百分比 是评估慢波连续性的新参数。 • 大量研究已表明,胃电图主功率的相对增加和胃动力增强 有关,而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 • 许多引起胃排空延缓的临床情况与进餐后胃电图的频率、 振幅异常有关。 • 许多严重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很可能和胃 动过速和快速型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 引起胃电节律紊乱有多种因素,目前研究者们开始用纠正 胃电节律紊乱来评价疗效"
• 禁忌症
不能静坐或静卧的患者。
单导胃电图特点
• • • • • 可精确测量胃慢波,但不能反映锋电位 通过通带滤波和适应性滤波删除干扰噪音 从目测、描述性分析转为定量、统计学分析 采用傅立叶频谱分析精确分离胃慢波 功率比可反映餐后胃动力但不是正常活动的 指标
胃电图
如何准确地记录EGG 体表电极部位 皮肤阻抗和人为活动的干扰
% time < pH 4 total
% time < pH 4 upright
1.5 ± 1.4
2.3 ± 2.0
< 4.2
< 6.3
% time < pH 4 supine
# reflux episodes < pH 4 # reflux episodes > 5 min Longest episodes (min)
胃肠动力性疾病
(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DGIM) 明确了这是一种由神经支配调节障 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或感觉疾病,可 能伴有内脏感知的异常,称之为胃 肠动力性疾病。
2002,曼谷新分类
新分类的特点及核心
(1)依神经胃肠病学为基础,以客观存在 的特异性动力异常作为诊断依据,强调 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2)按神经损害部位及动力异常特点进行 分类,诊断和命名(原发于胃肠局部神 经源或肌源性动力病和继发于全身器质 性病的胃肠动力病),以客观上能复现 的器官功能改变为其强有力的分类学基 础;
食管测压
适应证 ·评价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贲门失弛缓症,胡桃夹食管, 弥漫性食管痉挛,LES高压) 继发性食管动力障碍——硬皮病,糖尿病,慢性特 发性假性小肠梗阻(CIIP) ·GERD、pH监测前LES 定位 ·抗反流手术前除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吞咽困难患者。
禁忌症
插管禁忌者
24 小时pH监测术前准备
患儿无需特殊准备。 术前最好空腹3~6 小时,以防餐后插 管引起恶心、呕吐及误吸 术前24~48 小时停止抗反流治疗 (a) 术前7 天停用奥美拉唑。 (b) 术前48 小时停用促动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