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统计术语1、三次产业:我国的划分规定是:农、林、牧、渔为第一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为第二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为第三产业。
2、三驾马车: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支出法GDP核算中的:A、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C、产品和服务出口3、三上企业:A、规模以上工业企业B、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C、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
4、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咸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学规律。
5、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出的结果,反映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
人类的经济活动通常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效应:A、一方面是为社会创造财富B、另一方面又消耗或破坏资源环境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下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因此是不完整的、有局限性的。
绿色GDP的提出,是为弥补GDP的缺陷,以提醒人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资源环境的保护。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6、T&D:直译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系统性、创造性活动。
T&D经费支出额是指统计年度内各执行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它费用支出。
T&D经费支出和T&D人员投入,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是提高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7、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简称现价,是指报告期的市场价格,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总量指标,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当需要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
8、可比价格:指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是为了进行历史数据对比或者计算一个较长时期内价值量指针的增长速度而使用的价格。
其作用是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固定时期(或时点)的价格(不变价格)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反映社会发展速度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定基发展速度= A1/A0,A2/A0,……,An/A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0、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 = = 发展速度-1(或100%)基期水平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或100%)。
定基增长速度:反应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长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增长速度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
累计增长量/最初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逐期增长长量/前一时期水平。
11、平均速度:分为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前者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后者反映平均增长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12、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
从最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该指标还可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
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和名称,依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当只观察国际市场需求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可不考虑进口对本地区市场的影响,使用“外贸出口依存度”,其计算方法是:外贸出口额外贸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额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也反映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认可程度提高,对该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分析中,为观察对外贸易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考虑进口和出口的双向影响。
净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减进口)外贸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外贸进出口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13、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针增长速度的比率,用来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
例如投资弹性系数和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经济增长率分别与投资需求增长速度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分别反映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表明投资、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得到的速度之比;而实际弹性系数则考虑了物价因素,是用不变价格或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的速度求得的比率。
14、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定律计算的比例数,是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100%生活消费支出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资料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它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对恩格尔系数的使用和分析不能绝对化,还应当同时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15、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其数值在0与1之间,理论上,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基尼系数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取每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联合国有关组织认为:A、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B、0.2 —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C、0.3 —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D、0.4 —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E、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具有引发动乱的危险F、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A、一种是直接计算法B、另一种是基于洛兰兹曲线的几何计算方法16、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产出量(所得量)贡献率(%)= ×100%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贡献率也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计算方法:某因素增长量(或增长程度)贡献率(%)= ×100%总增长量(或增长程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各产业贡献率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量分别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7、拉动力:是指在总的经济增长率中各构成要素带动的百分点数。
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拉动的百分点数。
计算公式为:拉动力(%)= 贡献率(%)×GDP增长率(%)18、基数与基期:“基数”是指用来作为对比基础的资料。
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就可以计算出人均资源、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GDP等平均指针数据。
“基期”是在比较动态数列变化时,被确定为比较基础的时间,基期可以是:A、某一时点比如年末或月末等B、某一时期比如某一年、某一月等确定某个数据为基数,或确定某个时刻、某个时段为基期进行动态数据的比较,能恰当表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或变化趋势,前提是要弄清考察研究相关数据的目的和意义,正确选择基数和基期。
19、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A、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B、狭义指数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现象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
20、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21、权数是用来描述或反映个体对总体作用大小的数值。
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数(频数)形式,另一种是相对数(频率)形式又称为比重,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可见,在计算平均水平时,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权数的作用,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上。